第275章

李盛一行人离开了草原,向汉朝边郡进发,也幸亏霍去病已经把匈奴右部打穿了,汉朝国境线西移,他们紧赶慢赶,得以在天亮之前踏进了上郡的城门。

一见鹰扬卫的令牌,城门守官不敢慢待,立刻迎接一行人进了上郡太守公府内。

路上,李盛已经知道,昨晚救下来的这名姑娘姓齐,名叫齐淑,其父齐为寿曾担任过一年半的上郡郡守,在四年前迎击匈奴本部的突袭杀掠时以身殉城,但却也成功引匈奴人入城后囚在边瓮,以火箭烧死了三百匈奴精锐骑兵。

匈奴人为此衔恨,把他的女儿掳走折辱践踏,从十四岁到如今的十八岁,齐淑能活到现在,全靠装傻充愣委屈求全,她擅胡琴,会唱歌,单于也过于自大,认为一个弱女子不可能走出大漠,就一直把她当个稀罕物件一样养着,每当有宴席或是来客,让她起舞奏乐以此向来人炫耀。

齐淑这些年来,只当自己是木偶一般,那些匈奴汉子调笑蹂躏,她全都憋着一口气忍下来,甚至还能忍着恶心和他们献媚。

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寻机杀了伊稚斜为父亲报仇,可她作为被掳来的女奴,连饭都吃不饱,头上连一根木钗都没有,每次进入王帐都要被搜身,好不容易熬了四年,能近得了单于的身,就听见他说要把自己送去供近卫取乐。

她只觉万念俱灰,只想孤注一掷跟伊稚斜同归于尽,可当时的餐桌上连酒杯酒壶都是金制,金器性软,是伤不了皮糙肉厚的伊稚斜的。

再看看桌下那些被搂着的汉人姐妹,她这些年能苟延残喘着活下来,这些姐妹们帮了她不少,若是能成功也就罢了,可若是一击不成,反而平白牵连这些无辜性命。

被拽出去的时候她已经绝望了,可等她醒来,她却被好好地放在马上一路狂奔,身边的人说的都是汉话!

齐淑只觉得自己在做梦,知道他们带着自己敲开了上郡的城门:“鹰扬卫奉命行差,见令通行不得有误!”

上郡的大门打开了,齐淑见到了熟悉的面孔,她想喊出来,可嗓子里却仿佛堵了一块棉花,最终她痛哭着拼命向正在巡查的那个守官叫起来:“二叔!二叔!是我,是淑儿啊!”

齐淑的叔父叫齐为康,见了久别的侄女儿,一时间竟不敢相认,等了解了情况自然是惊喜交加,叔侄二人自有一番泣泪。

昏过去一次,又拖着这样孱弱地躯体长途奔袭,张次公怕齐淑病倒,先把她交给了齐为康,自己则是快马加鞭去北右平寻找贺姑娘的亲人,眼下天气炎热,尸身放在地窖里还能保存,万万经不起迁挪了。

当晚,贺姑娘的弟弟便连夜赶来,一见姐姐的尸体,当即泪流不止,贺姑娘本名贺凭心,小字如意,他名叫贺随,两人是龙凤双胎一母同胞。

直到夜里二更,温度降下来了,贺随才带着姐姐的尸身回北右平,姐姐被掳走后,他母亲就一病不起,去年冬天去世了。

“我要把姐姐安置在母亲的墓旁边。”贺随的眼睛还红着,嗓子也是哑的,说着话,忍不住又要落泪,他下马对着张次公等人深深一拜:“公等与我贺家有大恩,来日若有驱使,自当效命,家姐入土为安要紧,请恕我少礼了。”

贺家离开了,又等了两天,张次公辞别齐为康,带着齐淑去 前往长安面见天子。

刘彻在未央宫正殿郑重接见了这位齐淑,听她把自己了解到的所有细节说完,令人将她送去宫外平阳公主府好生安置,随即下令,追封故去的贺凭心为贺灵君;以齐淑为襄宁君,为彰其功,特封食邑三百户。

李盛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齐淑才十八岁,无论她是否还愿意再嫁,有这三百户的食邑,她起码能衣食无忧。

但是想到那些仍旧被困在单于王帐的汉人们,他的心情再度低落下去,连刘彻亲自来投喂吃的,都没心情了。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大金雕失眠,刘彻半夜里起来陪着大金雕出去遛弯,之前都是阿曜陪着失眠的他。

刘彻把鹰鹰抱在怀里,一遍往前走一边抚摸大金雕的翅羽:“阿曜,不要太难过了,只要这次能把伊稚斜的本部围歼,将来就在也不会有汉民被掳掠了,匈奴既灭,边关平靖,将来,会是长达几十年的安平盛世,你要振作起来啊。”

虽然这些道理都明白,但李盛还是难过了好几天,直到卫青的大军开拔前往边境,他才从未央宫里飞出来,跟着大军西行。

就像刘彻说的那样,这一次,是举全国之力发起的总攻,势必要击穿匈奴本部,把他们打折,打怕,打得远远逃窜,再也不敢回漠南这片土地!

这次的大军出征,霍去病和卫青各带五万大军,都是精锐骑兵,除此之外,还有十万步兵紧随其后,又多准备了四万匹马负责辎重和以备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