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第2/3页)
猎骄靡去世后,细君公主遵循乌孙习俗,被第一任丈夫的孙子,新任乌孙王纳为妻子。
其实,细君公主是不愿意的,“公主不听,上书言状,天子报曰,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匈奴”。
而当时的汉朝,刚刚经历了南越之战,也确实不宜和乌孙决裂,就算李盛有心搭救,他也能带出细君,可那些随嫁的宫女侍从,那些工匠侍卫呢?足足两百多人,他们留在乌孙地盘上,还能有命在?
直到刘细君生下了与信任乌孙王的女儿,她彻底死心,一日日衰弱下去,她厌恶乌孙的一切,就连这个女儿,也不肯多见,还多有求死之念,李盛猜测是因为她本就因为被迫再嫁心情忧愁,再加上产后抑郁,状态已经非常危险。
李盛随着汉使往乌孙去,韩嫣韩说随行,刘彻密令二人查访西域各国情形。
大金雕先行一步,带着一只青玉佩去见了病容憔悴的刘细君,青玉佩镂刻回字纹。
细君公主当然也认识这只金雕,夜深人静,她摸摸金雕的爪子,当年她的队伍离开长安,神鹰还来送行了呢,但是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它还是这样威风雄壮。
“回字纹?可惜,我回不去了。”她惨笑一声,细瘦的手指触摸着青玉上的纹样。
一只大翅膀搭在她的肩膀上,“啾啾!”能回去的!
十天后,汉朝使者的队伍来到乌孙,韩嫣在路上已经被大金雕暗示过许多次,连队伍里的医者都说好了,阿曜的意思,就被韩嫣理解为了是刘彻的意思。
刘细君自己苦熬了一日一夜不吃不睡,把自己熬得脸色青黄气息奄奄,连乌孙王都心下不忍起来,细君公主与他也是三四年的夫妻情分,又有一个女儿。
“大王,妾已经是油尽灯枯之际,但求大王一事,容我回返长安,葬于旧地故乡,以全此心。”
乌孙王一开始不肯松口,但在得知汉朝与乌孙的联姻不会断绝后,便勉强答应了,他也不想和汉朝闹得太僵。
临走前,李盛不放心留在这里的二百汉人随嫁人员,还有刘细君才不到一岁的小女儿林涂,于是他再次以武力威胁了不少鸟雀,引动百鸟相随,环绕小公主林涂鸣叫不止,百鸟散去后,李盛又亲口衔一块凤凰形状的五彩石放在小公主身旁。
五彩石是李盛从祁连山那边找到的,凤凰形状,当然就是系统的功劳了,这块五彩石被李盛一分为二,凤羽纹一面阴刻一面阳刻,小公主拿到的,是阴刻。
如此,一来可以护佑她平安长大,二来,乌孙王必然看重林涂公主,而她从小到大,都是汉人看管照顾大的,但愿能间接保护一下这里留下来的汉人吧。
乌孙王果然惊喜不已,当场就抱起小公主怜爱地亲了亲。
临行前,李盛还专门去捉了两只野山羊,还有汉军随行的一袋子干饼,作为鸟雀们的出场费,这里不像中原草木繁盛,找够鸟雀很费劲。
汉使回返长安,但刘细君在回到长安三月后便病逝了,李盛很难过,她的身体状况,能跟着大部队长途迁移都是全靠意志力,刚回了长安见了亲人,这口气就松懈下去,还不到一百天,人就没了。
这么努力,也只是满足了她的遗愿而已,李盛心情非常低落。
但细君公主归国之事,对于下一位和亲公主,解忧公主,却是一种希望。
临行前,她望着来送行的大金雕:“阿曜,我可以这样唤你吗?我会安心在乌孙待下去,会尽力拉拢乌孙王,会好好抚养林涂公主,将来我垂垂老矣,你也会去接我回国吗?”
李盛低头蹭蹭她的手心,可将来他不一定还在了。
大金雕扭过头,两只棕褐色的眼睛看向一边的刘据,他作为太子来送行。
“会的。”刘据的回答让人心安。
解忧公主是一位心性坚韧的外交家,她握住随行侍女冯嫽的手,最后看一眼长安都城,对着来送行的众人深深一礼,上了马车。
在未来的数十年中,解忧公主在乌孙生育、联姻、经营自己与乌孙王的夫妻感情、扶持儿子们,培养利益同盟,她的侍女冯嫽也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官。
在她们的努力下,乌孙昆莫成为汉朝忠心的同盟,汉乌联军把匈奴从西域赶到中亚,西汉王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自此西域纳入汉朝版图。
她们非常了不起。
李盛一直跟着队伍直到乌孙,非常操心地把之前的汉人数了数,很好,还是一百八十七个,一个都没少,看来乌孙王还是顾念汉朝,顾念林涂公主的。
大金雕再次降临,受到了乌孙王格外热情的款待,而当大金雕把另一块阳刻五彩石,在汉乌两方的晚宴上当众交给解忧公主的时候,乌孙王对神鹰的敬畏就更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