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与北(下)(第2/4页)
日本文化开智要从唐朝的遣唐使开始说起。
那个时候黄少爷东躲西藏,莫名的时候总是会想。
要是中国还和唐朝时一样强盛就好了。
那样小日本肯定不敢在南洋欺负和屠杀华人。
那是幼小的他第一次明白祖国强大意味着什么。
后来日本人走了,堂哥和其他南洋子弟他们也回来了。去的时候各个都是昂藏七尺男儿,回来的时候只有一尺见方的小盒。
那一日槟城全城带孝,家家裹白布,户户办丧事。唐人街内哭声震天。
再后来,蒋介石居然主动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放弃日本对中国进行赔偿。
并且放弃战胜国对日本驻军。
南洋报纸报道这些的时候已经是少年人的黄少爷气的撕报纸。
自己最亲近的两个堂哥死了,爷爷奶奶也死了,槟城那么多华人都死了。
南洋华人捐了那么多钱去抗战,你倒是大方,胜利果实说不要就不要。
我们一家人,我们南洋华人的血就白流了?!黄少爷气的两天没有吃饭,甚至国共战争时期,黄少爷巴不得蒋介石被一枪打死才痛快。
后来解放军获得了全国政权,长江上跑紫石英号的故事流传到南洋,让很多和黄少爷一样的年轻华人奋力鼓掌。
多少年了,没有听过中国提气的消息了。
再后来新中国开始搞各种文化攻势了,南洋的报纸开始摘抄各种内地的新闻报纸内容传回来。
新办的《朝闻》已经在南洋有仿印了。虽然是盗版,虽然比中国版本落后一两个月,但是依旧成为了南洋年轻人最喜欢的一份报纸。
还有《漫画新世代》,虽然南洋仿印的质量和狗屎一样,经常是画面模糊的一塌糊涂甚至连文字都不清楚。
但是依旧在很多年轻人中开始传阅。而中苏电影论战等消息传到南洋,南洋很多华人一样都很期待。
当知道中国赢了的时候,黄少爷非常开心,请了茶室里每人一碟马拉糕。
南洋很多华人通过南洋报纸得知新中国开始流行的各种音乐。
但是苦于唱片很难搞到,所以大家一直都只能是猜测。
一直到章莱盛带回三千套春晚的唱片,这才算是一解很多人的瘾。
还有章莱盛带回来的中国医药和豆豉鲮鱼罐头也在槟城卖的很抢手,唐人街里的中国医生已经越来越多开始使用中国医药治病了。
还有中国的汽水,因为运输不易,所以卖到马来价格极贵。但就算是这样,黄少爷之类的年轻人依旧会买来尝尝。
南洋华人和祖国有时候隔着那么远,但有的时候又距离那么近。近到吃着豆豉鲮鱼罐头,听着唱片里悠扬的歌声,他乡便化为故乡。
黄少爷对中国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并不熟悉这个国家,他对这个祖国的所有认知都来自于长辈的教导。
另一个方面,最近一年新中国的文化攻势在南洋的华人圈子里渐渐的刮起了一股新的风潮,成为了一种流行。
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包括黄少爷在内的很多槟城华人,他们都有亲人死在中国。
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巨大的牺牲。仅仅是为了那些死去的亲人朋友,他们的内心也希望中国能强大起来,至少这样自己的亲人朋友才算是没有白死。
黄少爷的感情具有代表性,是很多年轻一辈南洋华人对中国感情的代表,多少有一些拧巴。
“歌唱的好,电影拍的好又有什么用呢?”黄少爷闷闷的坐在茶室里说着:“美国人来了,把东北打烂了,中国没了工业,那还能有什么呢?靠唱歌唱死美国佬吗?”
“哎……美国佬啊……”茶室里有老一点的茶客抽着水烟感慨着:“新中国怎么挡啊。可怜我的三儿子跑去中国给国军开卡车,被日本人的飞机给炸死了。”
“说是为了让中国强大,为了我们这些漂泊海外的华人有依靠,那些后生们才去的。哎……都是泡影罢了。”
老茶客抽了口水烟,无奈的低头。
茶室里的气氛有些低沉,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会觉得中国可以和美国抗衡。
即便是在场之人中有支持国民党的,但是他们依旧不想中国被打坏。因为中国被打坏了,他们的后生晚辈在中国的一切牺牲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南侨机工的血也就全都白流了。
就在茶室里气氛很低迷的时候,有一个有力的男声响起:“各位,何必那么沮丧?谁说中国东北就会被美国佬打坏呢?”
众人闻声看去,一个眼睛有神的年轻男人如此说道。
这个男人正是之前被组织上派去香港的江明。
江明当时在香港的主要任务就是和辉瑞公司联系,将蓝色小药丸以最高的价格出售,换来足够多的外汇和医药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