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2页)

听说褚家想要大量购买自家的绸布运到外州去贩卖,辛月心里愈发觉得杨老夫人的提醒很及时,她们如今的产量满足东安府都不太够,还要攒出足够的绸布明年供给简王爷运去滨州搞海贸呢,扩大生产迫在眉睫了。

自见过杨家的管事后,辛月便仔细想过了,桑园可以让如杨家这般的世家种,甚至其余的村子或是农户愿意种也行,只要蚕所能吃得下,都可以收购他们的桑叶,这样也可以让贫穷的农民受益。

从桑园解放出来的辛氏族人都去养蚕,若是人手不够,族人娘子的娘家人,有那值得信任,族人愿意作保的,也可以招来。

辛月不觉得这蚕种可以永远握在自家手里,永远不流出去,便是自家捂得再严实,谁能保证当年从江州弄出来的桑树里的漏网之鱼蚕种,就独独只有长河村的那一棵吗?

说不定别处也有,只是暂时还没人发现罢了。

所以她们现在该做的是把规模扩大,抢先占据市场,打出辛氏绸布的名气。

有宋惜娘那天才的染色配方在,辛氏的绸布会一直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高端绸布,那时再有别家也弄到蚕种,也织了布来卖,也不会影响到辛氏的生意。

辛氏的丝坊和染坊更是不必只用辛氏的族人,要扩大规模可以招全潍县、东安府乃至贺州任何地方的男女来做工。

先前宋氏想收徒弟的时候辛月就发现了,如今男子都不一定能分到家里的田地,女子更是大多身无长物,会刺绣手艺的女子更是少,大部分女子想挣钱,都只能干些缝补、浆洗衣物的活,挣得少不说,冬日里洗衣物还冻得满手是疮,手成了这样是学不了刺绣的。

若是辛氏的丝坊能招大批的织工,以辛氏商行的制度,织工是能挣到许多银钱的,许多女子都能有一个好的就业去处了。

而染坊的工作多是力气活,除了有天赋到时候能跟着宋惜娘学配染料的,其余的还是招男子多。

一想到这商行发展好了,能帮助许多贫苦的人解决生计问题,辛月突然觉得心潮澎湃。

今日见褚家想要购买辛氏绸布运到外地去,辛月自然没有不愿意的,有褚家的渠道在,能更快的帮辛氏绸布在各处打响名气,褚家能挣到钱,辛氏又能挣钱又能挣得名气,岂不是多赢。

只是想到要扩大规模,是需要大笔的银钱的,请工人的工钱,扩大蚕所、丝坊、染坊,买地皮要钱,买缫丝机、织布机更是要钱。

胡娘子拿的那两万两本就剩不多,若等着绸布慢慢卖出去,回款的银子也得挣个几年才行,那就来不及了。

可辛月也不想再添加新的股东,一是大家的利益都会被稀释,而是如今都是辛家自己人占多,才能容她一个不成年的小孩子做主,若是投钱多的外人多了,到时候股东会里全是不同的声音,她怕是难以管理了。

正好今日褚家撞上门来,辛月一下想起现代的品牌专营店制度,便问褚家这位大管事道:“褚家想卖辛氏绸布,我们当然求之不得,只是褚家是想和那些绸布庄的老板一样只是拿货,还是想要辛氏绸布在他处的专营权呢?”

褚家的大

管事听得一愣,他们褚家的盐、糖、铁便是皇家许给褚家在潍县乃至东安府的专营权。

其实本来只是许给褚家潍县的专营权,但是整个东安府当年也只有褚家一户主动交了土地,东安府只有褚家有这个专营权,别的县想做这生意的也只能来跟褚家进货,于是这一县的专营权也跟一府的专营权没什么区别了。

褚家自然对专营权这个词不陌生,只是专营权向来只是指受皇室管辖的盐、糖、铁这三种商品,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绸布也有专营权这一说的,疑惑的问:“请问辛管事,这专营权是怎么一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