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4页)

辛盛如今在教妹妹们解灯谜,说是今年的花灯是他给她们赢回来的,明年的花灯节就要靠她们自己了。

辛月闻言讪笑一声,转移话题的说:“我去灶房帮姑母做菜,等姜家哥哥他们来了,哥哥再去叫我。”

如今家里富裕了,买了个大宅子连灶房都比原先大了四五倍,估计是住这么大的宅子家里少不了要请仆人的,灶房里有三个灶台,每个灶台都有前后两个灶眼。

胡大娘还是在辛家帮佣,但是如今家里这么多人吃饭,光靠辛姑母一人得累坏了她,于是请新的帮佣时特意寻了两个擅长做饭的大娘,一个帮着辛姑母做自家人的饭菜,一个专门给家里的帮佣们做饭,胡大娘还是做些浆洗、打扫之类的体力活。

辛家并没有买签活契、死契的下人,不论是灶房的帮佣大娘,还是门房那位善驾车的大叔,都只是雇佣关系。

辛月到灶房的时候,灶房里已经满是浓郁的香气了,辛姑母知道今日家里要待客辛盛的同窗好友,准备得很是丰盛,除了她自己本来的拿手菜,辛月教她的炸鸡和红烧肉也都做上了。

见辛月进来,辛姑母笑着问:“月娘难不成又有什么新方子要来试一试?”

辛月本来没想法的,只是辛姑母这么一问,她瞧见两条肥美的河鱼,还有摆出来做红烧肉用的干辣椒和花椒香料,突然就想起好久没吃的水煮鱼片了。

贺州多水,自然渔业发达,潍县县城里便有一条河,那河流与长河村后那条河是一个支流,河里鱼虾甚多,便是冬日结了冰,都有渔夫会砸开冰洞钓鱼上来卖呢。

所以辛姑母今日也买了两条鲜河鱼,准备一条炖鱼汤,一条蒸来吃。

其实这鲜鱼若是片成薄片生食才是最鲜美呢,不过如今晚秋天寒了,来的客人又都是不及冠的少年,不能喝酒驱寒,所以辛姑母才不做鱼生而是准备清蒸。

辛月盯上了辛姑母已经宰杀干净的两条鲜河鱼,如今还没入冬,秋鱼极肥美,便是被掏空了肚里的内脏,这鱼看着还是胖嘟嘟的极厚实。

这要是片成了鱼片,用辣椒与花椒做成火辣辣的水煮鱼片,鱼肉厚实,又鲜又辣,在寒凉的晚秋吃上一锅,暖身驱寒,不知道多美。

辛月忍着疯狂分泌的口水,问辛姑母:“姑母,这鱼准备怎么做?”

辛姑母对自家的侄女儿已经非常熟悉了,听话听音,便知道侄女儿瞧上她买的这两条大肥鱼了,笑着说:“月娘说怎么做,姑母就怎么做。”

辛月不见被拆穿的羞恼,亲热的搂着辛姑母的手臂说:“姑母咱们做一盆红汤的辣鱼片吃吧。”

这家里除了还是婴儿的辛年,没有不能吃辣的人,便是最小的郭玉娘也很能吃辣的,辛姑母便点头说:“行,鱼片好说,姑母我的刀工可很是不错,今年都没机会给你们做过鱼生。”

辛月忙说:“不用跟鱼生那么薄,太薄了一煮就散了,鱼肉片得厚实一点。”

辛姑母了然的点头,拿起顺手的刀便把那鱼拆了大骨刺,然后一片一片的片下来,整齐的码在盘子里。

因着辛月说担心鱼片煮散了,辛姑母便把鱼片片好了后用蛋清和生粉上浆,鱼带腥气,辛姑母把原先准备清蒸鱼用的葱姜丝抓了些放进去,又倒了一小勺黄酒进去抓匀腌制。

然后在锅里烧了热油,用辣椒和香料炒出一锅红油,再加了滚水进去便是一锅红汤,鱼片也腌制好了,便把鱼片放进红汤里大火煮熟,辛姑母一边做还一边跟辛月交待道:“鱼肉不能久煮,要用大火快煮,熟了便要捞出,不然肉质就会变老。”

辛月在一边点头,嘴里的口水在辣椒的辛香味刺激下越分泌越多,等辛姑母说熟了把鱼片和红汤全盛到了一个大陶盆里,辛月才狠狠的咽下口水张嘴说:“姑母,天凉鱼凉得快,鱼肉凉了便腥了,我瞧每回那鸡汤上面飘着热油就不会凉,咱们给这煮鱼片上也盖上热油吧。”

辛姑母以前没这么做过菜,但是听侄女儿这么说觉得还挺有道理。

那鸡汤用的老母鸡,煨出来的鸡汤上面总是飘着厚厚的一层黄油,没人会撇去那层黄油,都觉得那厚厚的油脂才是有营养的证明,于是每回大家喝鸡汤,都得把黄油吹散了,一边吹一边小口的啜。

辛姑母是很能听得进别人的劝的,尤其是自家侄女儿的话,一起生活了快一年,辛姑母觉得侄女儿说的话就没有不对过,信服得很,便往锅里重新倒了油烧热了后正准备倒到红汤鱼

片上,结果辛月又往鱼片上抓撒了一把干辣椒和花椒,笑着说:“感觉刚刚辣椒给得不太够,还想再吃辣一点。”

辛姑母宠溺的任由侄女儿动作,等她放完了,才催促她:“月娘躲开点,你细皮嫩肉的女儿家,莫要被热油溅伤了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