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4页)
“嗳!”辛姑母心都要化了,忙把心心念念的小侄儿抱了过来,辛年双手圈着辛姑母的脖子,又瞧见了站在一边的郭玉娘,脸上的笑容更开心,喊了句:“表姐!”
“嗳!”郭玉娘开心的跑过来举着手去摸辛年,辛年挪出一只小肉手来和郭玉娘手拉手。
辛姑母赞叹一句:“咱们年哥儿这么聪明,记忆这么好,都分开半年了,还都记得我们。”
小儿子确实聪慧,平时跟他说什么,说一遍他就能记住,颇似大儿子小时候,不过还能记着姐姐和姑母是有缘由的。
宋氏解释道:“我们刚到京城,他日日哭要姐姐们要姑母,盛哥儿宠他,便给他画了你们的画像,就挂在他屋里,他每日都见着你们,自然能认出来。”
辛年听到大家夸他,高兴得眉眼纷飞,不过半年没见到姐姐和姑母,他生怕她们又不见了,于是指着家里说:“回家,快回家。”
门房忙跑出来拆了门槛,朱四架着自家的马车进了院,张大郎则带着兄弟们帮着把后面那辆马车上的布匹卸了出来,这辆马车是辛月在潍县的车马行连着车夫一起租的,卸完了货,张大郎便要带着车夫一起告辞返程。
宋氏忙让张大郎等一等,两家在潍县做了几年邻居,张大郎也算她看着长大的,若是在潍县必然要去参加他的婚礼,现在碰到了,忙回去取了一个包裹来,送给张大郎说:“你成亲婶婶没去,这是婶婶给你们夫妻准备的贺礼。”
张大郎没有推拒,大大方方的收下来,笑着说:“多谢辛家婶婶,等你们何时回了潍县,我带娘子上门问安。”
张大郎他们走了,但还有四个护卫在,宋氏把他们安排住在了左边的角房里,他们的四匹马却无处安顿,这会儿就显出一进的宅子太小了。
还好木辰体会到了辛家的难处,主动说:“这里离我们营地不远,我们把马送回营里寄养一段时间,京城马车不能疾行,日后县主要出门,我们随着车步行便是。”
辛月想到他们原先都是在京城的,这四人跟着她半年了,平时也只能在她休假时轮着歇个一两日,都没有时间长的假期能回京城探望家人,这回在京城三个月,当然该让他们有时间和家人团聚。
于是辛月忙说:“你们离京半年了,好不容易回来,也不用日日守着我,我不出门的时候你们只管自己安排,便是要出门也不用都跟着,两人轮换着坐在马车前便是。”
木辰几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确实在京中有家眷,闻言倒是没有拒绝,忙和辛月致谢道:“多谢县主体谅。”
木辰安排了一下排班,今日他和木明留在此处保护县主,让木阳和木泽送马回营里,然后回家住一日,明日再来替换他们。
见护卫们安顿好了,辛月也放了心,便跟着娘亲一起往里走。
本来只辛长平、宋氏、辛盛、辛年住这,宅子还有些空地,这宅子不算门房和灶房,还有七间住人的屋子,还都不小。
门房住在门房里,两间角房,一间住着家里的一对夫妻帮佣,女的便是照顾辛年的那个高壮帮佣,男的便是刚才去接辛月的柱子,另一间角房是空着的,现在安排了辛月的护卫们住,家里还有一个做饭的帮佣,每日清晨来,做完了晚食便走。
左右两间厢房,左边是辛盛在住,右边空着的现在安排辛姑母和郭玉娘住,正房左右两间耳房,一间是家中书房,一间给辛月住,现在便住得满满当当了。
不过家里谁都不觉得挤,辛月还觉得很有亲切感,笑着说:“这比咱们在青松巷住着还宽敞呢。”
青松巷加上灶房和堆放杂物的库房才六间屋子,院子更是不及这院子一半大,当初辛月还要和姑母表妹挤在一间屋里,这么一对比,这宅子已经很舒服了。
更何况这里可是京城,这宅子比上不足,比下可是绰绰有余。
今年春闱中进士留在京中为官的人里,大多都是租个两间屋的小院,甚至有囊中羞涩,连两间屋都租不起,只能与人合租的,家中的妻儿便还留在老家,没有跟来。
和他们
相比,辛长平有这么大一间宅子,还不是租的,房契是他自己的名字,谁能不羡慕?
今日不是休沐日,辛长平在户部上值,辛盛也在国子监读书,不过国子监里都是京城官员之子,上学的都是走读生,下午下了学辛盛就能回来了。
早算着这两三日妹妹应该就到了,这几日辛盛都情绪高昂,便是吃着国子监里花样百出的难吃饭菜,他都嘴角挂笑,惹得同窗友人被吓出一胳膊的鸡皮疙瘩。
辛盛是县试、府试双案首,又是国朝第一个因红卷举荐直接获得了举人功名的学子,他被辛长平带着去国子监办入学,并没有走先入下舍,等一次考试后再提入中舍、上舍的流程,而是直接就被安排进了上舍中的高等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