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坑一下李牧(第2/3页)
紧要关头不把前太子按死,倡后怎么睡得着觉?
她的政治智慧,大概比赵姬好不到哪儿去,郭开这种话一撺掇,她马上就会上钩,哭天抹泪地去给赵王偃吹枕边风。
赵偃宠爱她都宠到立王后废太子的地步了,她一哭二闹三上吊,李牧回调的可能性一下子就会压到最低。
邯郸连出两个绝顶美貌的蠢货,也真是破天荒了。
但嬴政并没有就此放松,而是问:“倘若此招不灵,李牧真的去援救扈辄,大秦应如何应对?”
蒙武看了眼蒙恬,率先道:“既知李牧要来,那大秦就该全军戒备,暂缓攻城。只要能守住已经打下的十余城,吞掉这片地方,那此战,我大秦依然是大胜。”
听起来很保守,但蒙武用兵,其实也是灵活那一挂的,嬴政便追问道:“将军言下之意,是避李牧锋芒?若将军对上李牧,没有足够胜算?”
蒙武很有些为难,但还是老老实实回答:“臣并未与李牧将军交过手,是以并不敢做这个保证。”
他又不是年轻气盛的小将军,难道能张口就来:“王上放心,那李牧算什么东西?给我二十万军队,我必将李牧杀得殄灭无遗。”
要真这么骄傲确信,那怕不是下一个赵括。
将军与将军之间也是有巨大差别的,越是顶尖的将领,看得越分明,越谨慎。
嬴政冷静地看向了蒙恬,看不出喜怒。
“王上莫怪,臣大战的经验不足,恐不足以与李牧这样的老将争个胜负。但我大秦并非没有足以抗衡的将领,王翦将军不就在撩阳吗?”
蒙恬话音刚落,嬴政就心领神会:“你是说……”
“田忌赛马,临阵换帅!”李世民把嬴政想说的话说了出来,只是过分直白,对桓齮不大友好。
但对战李牧,当然是王翦更合适。田忌赛马,换个法子用也不错。王翦打仗,无论面对怎样的敌人,都稳扎稳打,顺风不骄不躁,逆风不畏不慌,哪怕看似绝境,也能稳住心态与阵脚,尽量减少己方伤亡。
桓齮可为将,王翦却可为帅,这就是他们二人的差别。
嬴政综合了所有人的观点,又议论几个回合,就决定下来:“既如此,便令前线诸将休整,暂停攻势,关注邯郸与李牧的动向,再作打算。”
这就是要麻痹对手,伺机而动,等待政治转圜的意思了。
蒙毅全程记录在侧,默默听着,没有出声。
蒙武父子进殿时看到了他,却也不动声色,只是退出时,蒙恬向他略微点头。
尉僚多留了一会,拟了个回信的草稿,笑道:“王上不必忧虑,就算硬碰硬,王翦将军也是能和李牧碰一碰的。”
“僚卿不是不愿意大动干戈?”嬴政有点意外。
“战与不战,也并非每次都由大秦说了算。就算这次可以运作,但大秦肯定不会止步于此,再打下去,赵王受不了了,总是会调李牧支援的。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换一个赵王。”尉僚果断道。
赵王偃尽管有些昏头,但还没有昏到自毁长城的地步,换成他十岁的的儿子赵迁就不一样了。
倡后与赵迁,看李牧不顺眼那是很久了,这可是妥妥的政敌啊。
“换一个赵王……”嬴政若有所思,在那份草稿上加了一句话,召李斯过来。
没什么特别的意思,纯粹就是因为李斯写字最好看,特别适合传给外国。
待尉僚也退下,嬴政转过头,见他家太子还望着地图发呆,就提醒道:“你不饿么?”
李世民这才回神:“我还好啦,反倒是阿父你,一大早去上朝,什么都没吃,真的不会难受吗?”
“解决这件事,就能好好用食了。”嬴政道,“你在想什么?”
“没什么。”李世民犹豫着,降低声音,“能不能让间谍打听一下赵王的身体状况?”
“你怀疑赵王有疾?”嬴政顿时一振。
“虽不知有几分可能,但问问总没错。如果赵王很快就要死了,与我们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世民记得赵偃差不多该死了,但赵姬提前“病逝”,荀子到现在还好好地活着呢,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他自然也不会太依赖记忆。
赵偃迟几年死,秦攻赵就可以再缓几年,或者多打两场硬仗罢了,最终的结局也不会改变。
——因为秦国有嬴政和李世民。
“雨好像下大了。”小小的天策上将走到门前看雨,喃喃自语。
嬴政侧望着他伶仃的身影,迟疑再三,终于向他招手。
小太子正准备出发去太学,不明所以地调转回来,仰头望他:“还有事吗?”
“让人传讯给你授业的先生,今日就不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