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少年二凤

铜钱稳稳地落在地上,滚了滚,正面朝上。

风吹过来,又吹过去,它巍然不动,仿佛被猫猫的肉垫按住了,不许它动。

“猫猫这是同意了吗?”扶苏小心地问。

李世民有点欣喜,又有点心酸,为这只捡来的猫崽,为离去的玄猫。

他知道今年的花落了明年还会开,但明年的花终究不是今年的花了。

但他还是合掌喃喃:“对不起猫猫,我们要养新的小猫了多谢你猫猫,陪伴我这么多年如果真的有地府的话,你在那边也要做一只快快乐乐的猫猫,我会想你的”

他碎碎念好一会儿,扶苏也跟着他学,天真而虔诚地祈祷:“希望列代先王在上,保佑猫猫在黄泉不要受欺负。”

芈夫人温柔地凝望他们,没有去打扰两个孩子童真的愿望。

虽然向列祖列宗许愿保佑一只猫有点离谱,但孩子们一点都不觉得。

芈夫人便收养了这只猫,给它取名“小黄。”

“这个名字”李世民欲言又止。

这跟他的取名风格完全相反,简朴得让人想吐槽。

“不好听吗?”芈夫人笑问,“那叫‘铜钱’?”

“可以两个都叫吗?”扶苏提议,“孔子有好几个名字呢。”

“那是名和字。”李世民纠正他。

“哦,那叫小黄,字铜钱,怎么样?”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还是有点不满意。他小时候一度以为猫猫是没有名字的,还好奇地问过“为什么不给猫猫取名呢?”直到芈夫人说它就叫“猫猫”。

还好没给他和扶苏起名叫“小黑”“小白”。

“人家都说,贱名好养活,它那么小,太大的名字,怕它压不住。”芈夫人柔声解释。

好吧,李世民接受了这个理由。

不知道才多大,可能只有几天的铜钱猫小黄,就这样在羲和殿住了下来。

它的运气很好,竟然活了下来,且长得很快。

似乎每一天都是新的样子,每一个月都比上个月更大一点儿。

它的毛毛逐渐茂密,瘦弱的体型在精心的喂养里渐渐丰满,总是怯怯的眼神从陌生到亲昵,尾巴上炸起的毛也垂顺了下去,养出了油亮亮的光。

唤它“小黄”它答应,唤它“铜钱”它也答应,哪怕对它“喵喵喵”乃至“嘬嘬嘬”,它也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仰着头咪咪叫。

它乖乖地长大了,是一只幸运的豹猫。

时光就这么飞逝。

五月收了小麦,六月胡麻(芝麻)开花,七月甜瓜熟了,八月赵王死了,九月胡麻结籽榨油,十月岁首宫里就能吃到滴了芝麻油的芫荽肉馄饨,十一月韩国又割让了一片土地,十二月墨家改造的铠甲呈给秦王与太子验收

太子射出的箭能穿透铠甲时,他嫌弃这铠甲不够结实,让墨家接着改良;

太子射出的箭无法穿透铠甲时,他嫌弃这箭不够锋锐,与少府继续磨弓箭的杀伤力。

少府令颠几乎要哭了:“太子这不是同时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吗?这样下去,永无休止啊。”

“加秩禄。”太子淡定地砸钱。

少府众人咬咬牙,接着拼命工作。

太子当然砸得起,纸跟瓷器这两样东西,就从六国赚了不少金帛,更别提从月氏及西域兑换来的各种香料,那都是有市无价,比金饼都贵。

在楚国尤其卖得好,楚国向来好华服佩香,奢靡之风愈盛,吕不韦只是稍微这么一炒作,把手里的香料掐着数量分批次一点一点从手指缝漏出去,再掐着身份忽悠对大秦最有利的贵妇,所得到的利润何止十倍。

比如西域来的乳香沉香苏合香等,是从月氏王室手里得到的。月氏也喜好做生意,两边一拍即合,虽然中间商月氏赚了不少差价,但这六国的贸易都掌握在秦国手里,可赚的地方那太多了。

舌灿莲花的纵横家洒出去,锦帛与金银就源源不断地运往咸阳,然后再经过治粟内史和少府,化为一车车送到月氏的货物。

就这样良性循环,国库日益充盈,对商贾的限制也放宽了不少。

六国的商人与学子,如过江之鲫,向咸阳蜂拥而来,又顺着直道与商路流淌出去。

吕不韦常年在外奔波,跟那个街溜子815A似的,本身未必有多大战斗力,奈何他背后站着大秦,从陇西进入月氏,护卫众多,兵强马壮,一路上也没什么人敢打主意。

他难得回来一趟,脸晒得黑黢黢的,精神头却很足,见到蒙毅就笑道:“王上对陇西送来的两千匹上等马还满意吗?这可是繁育了几年来最优秀的一批。”

“王上很满意,留了一半,另一半全给太子了。”

“太子要这么多马做什么?留几匹玩玩不就够了吗?”吕不韦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