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少年二凤(第2/3页)
“吕侯有所不知,太子在练骑兵。”
“太子都能练兵了?他才多大?”吕不韦差点以为自己的时间跟咸阳不一样,怔了怔,算了算,“太子今年满打满算才十二岁吧?”
“若是按新的秦历算,才十一岁。”蒙毅很严谨。
吕不韦听得一愣一愣的:“新的秦历?改历法了?什么时候的事?”
“也就今年的事,吕侯不知也很正常,赵国前线的将领们兴许也不知,飞鸽传书不会写得如此琐碎。”
“飞鸽传书能传到赵国前线了?!”吕不韦吃惊道,“我上次回来,不是才能在秦国境内传信,而且只能从咸阳传到河东郡吗?”
秦赵接壤,咸阳及周边平原属于内史直接管辖,出了这个范围,就是河东,过河东则是上党,也就是王翦率军出发的地方。
“两年时间,足够信鸽熟悉新的路线,扩大到上党、阏与和撩阳。”蒙毅微微而笑,仿佛一点也不惊讶。
吕不韦却目瞪口呆:“赵国知道这件事吗?”
“这种事,怎么能让赵国知道呢?”蒙毅挑眉,“赵王迁与倡后正忙着夺李牧兵权,哪有空理会安静的边境?”
“李牧会交兵权吗?交了就是下一个信陵君吧?”吕不韦心有戚戚,他也曾经以为秦王会这样对他,夺权削爵,打压清算,所以立刻就能意识到这其中的猫腻。“不过李牧素来忠诚,倒也不好说。”
“为了防止他太忠诚,太子建议桓齮率一支精兵去偷袭云中城,动作很小,但要让李牧察觉。云中城离代郡不远,只要发现秦军即将兵临城下,李牧必不放心,他是不会在这个紧要关头交出兵权的。而他不肯交,倡后必大怒。”蒙毅解释道,“此事尚且保密,吕侯莫要外传。”
这算是机密了,蒙毅得了秦王的授意,才会将这事告诉吕不韦。
“我哪敢?”吕不韦忙道。
他一年到头都在路上,回咸阳的次数屈指可数,哪敢透露这种级别的机密?
一方面他有种自己被秦王信任的熨贴,另一方面他又怕这是在故意钓他,万一哪天消息泄露直接拿他开刀。
应该不会吧?他这几年多安分哪,也算立了不少功呢。
“赵王偃崩的时候,我还以为大王会忍不住趁机再攻几个城。”吕不韦低声。
“王上很沉得住气,他清楚唯有从内部瓦解赵国,我大秦打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吕不韦喟叹一声:“每次回咸阳,都觉得变化很大,我简直像外地人进城似的,看什么都新鲜。”
“当初杨将军也是这么说的。吕侯若有任何疑惑,都可以问我。”蒙毅笑道。
“我正想问,这是那只铜钱猫?它的耳朵不折了?”吕不韦诧异地望着柿子树上的黄猫,“是同一只吧?”
“是同一只。不知为何,养着养着就不折了,太子很高兴。”蒙毅的笑意更真切了些,从工作状态切换到更轻松自如的语气。
“时间过得真快啊,太子都十二不,十一岁了那现在大秦以几月为岁首?”
“新历以正月为岁首,已传达到各郡县。腊日(腊月最后一天)那天祭祀驱傩,不过太子会在正月初一那天,让咸阳宫挂满花灯,庆贺王上的生辰。”
“这个我听说了,只是这几年没机会看到。”吕不韦惋惜道,“以太子的眼光来说,阖宫亮灯的场景,一定很华美。”
他说着说着叹了口气:“我年纪也不小了,不知这次回来,能不能在咸阳多呆些时日,见识一下这盛景?”
“眼下是十一月,吕侯功绩卓著,这点请求,王上不会为难的。”蒙毅隐约传达着秦王的意思。
很多时候吕不韦真的很羡慕蒙毅,年纪轻轻就是秦王的近臣,平步青云,常伴君侧,滴水不漏。
如果他能有这样的机会不,还是算了吧,这位秦王也不是他善于应付的。
不如想想李牧,至少他比李牧安全多了。
“还有什么大事是我可以知道,但还不知道的?”吕不韦深觉错过了很多。
“这个就得等吕侯自己发现了,一时半会说不完。”蒙毅引他到北辰殿,示意他稍等,躬身趋步,脱履进殿行礼,恭敬道,“王上,吕侯到了。”
“请。”秦王客客气气。
吕不韦这才脱履进殿,大礼参拜。
“快请起,赐座。”秦王心情很好的样子。
吕不韦端端正正地跪坐下来,先汇报了一堆自己这两年都干了什么,生意做得怎么样,月氏与其他王国部落发生了什么大事,这次带了什么回来
秦王时而颔首,时而提问,对他的业绩颇为满意。
吕不韦正事都说完了,才问道:“看时辰,太子该回来了吧?”
“差不多,他向来很准时。”秦王的眉目似乎霎时间就温和下来,给吕不韦直观的感受就是,王上威严肃穆的压迫感减轻了大半,从“王”变成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