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发动嘴炮(第2/3页)

看来这个赵王是什么德行,他们多少也知道。

李牧却冷静道:“你把你们秦国,摘得也太干净了。”

“好吧。”李世民勉为其难,“那就算我们秦国占一半,赵王占一半吧。赵王要杀你,你别跟我说,你到现在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指望赵王在兵临城下的时候,忽然想起你,后悔不已,幡然醒悟,亲自向你道歉,求你掌兵,救赵国于水火之中?”

李牧被戳中了一小部分不好对人言的心绪,神色微妙地波动起来,好像一块大石头不顾他死活地非要往他心湖里砸,激起他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浪花。

但是,人在绝境之中,幻想一下也不行吗?

就算他知道倡后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就算他被赵王斥骂了多少次,就算郭开一次又一次地往他身上扣罪名,就算雁门代郡三年没收到物资粮饷,就算赵王夺了他的兵权还想杀他,就算司马尚死在他面前

可他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望着月亮发呆时,却还是会忍不住悄悄地想,假使邯郸危急,以秦军之凶猛,赵王可不可能在亡国的危机下,突然意识到李牧能用,而重新起用他呢?

国家危亡面前,总不能还忙着勾心斗角泼脏水、铲除异己杀政敌吧?

“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向自己曾经不信任的将军真诚悔过,再请求他出山这种事,我们秦王干得出来,你们赵王,却未必吧?”李世民光明正大地拉踩。

就是这么捧一踩一,当着秦赵两边所有将士的面踩一脚,再踩一脚。

李牧的脸色有点不好看了,不过倒不是因不悦而挂脸,更多的是清楚赵王母子是何等浅薄的人,所以理智上也明白这样的幻想成真的概率不大。

他到底还是有怨气,也有些灰心的,至少被压在平静的表象之下,没有表露得那么明显罢了。

“你们秦王能做到?”李牧带着一点质疑,但不多。

“将军不信?要不要来我们秦国体验一下?我们秦王还会对自己信重的将军撒娇呢。”李世民说得理直气壮,两边将士听得毛骨悚然。

“秦王撒娇?”李牧愣住。

不仅他愣了,玄甲军都愣了。

李信小声道:“将军说的是王上吗?”

蒙恬稍微淡定点,回道:“谁能比我们小将军更了解王上?他说的话,怎么会有误?”

李信想了想,也对,于是心服口服。

李牧收敛了一下乱糟糟的心情,忍住想叹气的冲动,努力如死水般沉静回应:“秦王再好,也与我无关。我是赵人,自不能眼看亡国。”

他与韩非很像,又不太一样。

韩国太小,没有挣扎余地,韩非试过很多方法,想拯救韩国。他想变法,韩王不理;他想离间,秦王没有中招。他做了一切能做的事之后,韩王又双叒叕割让了一片土地。

韩非看着地图上那一点点韩国,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人都气麻了。

韩非已经麻了,李牧却还没有。

韩国没有抵抗的能力,赵国却还有,所以李牧不会现在就放弃。

很奇怪,他明明做足了赴死的准备,可只要他没死,他就不会舍弃赵国。

“我自撩阳而来,千里迢迢,路上看见许多饿死的黔首。去年地动至今,足有半年了吧?一千多里的路,那么多城池,数以万计的黔首,我却没有听闻哪怕一句关于救灾的言语。李将军你呢,有听说吗?”

好刁钻的问题。

李牧竟觉得不安。虽然地动不是他造成的,救不救灾不是他能决定的,上郡自己都得屯田养自己,邯郸根本不管边境的死活,但这个问题就这样赤裸裸丢出来,就仿佛那些死于饥荒的黔首的尸体全都摆在李牧面前。

他无法自已地去想象这样的惨剧,并为之惭愧。

尽管他什么也做不了,可千千万万死去的生命,还是令他心头沉重。

“天灾如此”他挤出了几个字。

“将军以为,那么多快饿死的黔首,他们在乎自己是赵人还是秦人吗?你们赵国不顾黔首死活,我们秦国有粮食,我们愿意救灾,将军是想阻拦饥荒的流民活下去吗?”

这一句句的,无异于道德绑架。

可道德绑架,对于有道德的人来说,真的很管用。

李牧几乎失声,明知道不对,不是这个道理,可唇舌却像锈迹斑斑的老锁,难以转动。

他攥了攥冰冷的手,沉默许久,还是拒绝道:“也许我做不了什么,但我不能什么都不做。”

“将军之坚韧,真是令人敬佩。”李世民真心实意地表示,“我真的很喜欢李将军,也舍不得看将军被赵王所杀,是以奔赴千里来救援。无论你我是敌是友,我都赞叹将军一心为国、坚如磐石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