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来骗,来偷袭(第2/3页)

“不过,今日在阴山河谷,太子为什么不强攻,直接俘虏李牧呢?”李信道,“当时是有机会的。”

“他当时不会被俘虏的。”李世民摇头,惋惜道,“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我舍不得。”

蒙恬皱着眉头,注意着釜里沸腾的羊肉汤,撇去浮沫,撒了一点盐,担忧道:“招降李牧这件事,恐怕很难。”

“我没想招降他。”

“诶?”李信吃惊,“没有吗?救了他一次,又放了他一次,都表现得这么明显了,就差拿个麻布袋子直接把李牧装走了,还没想‘招降’?”

蒙恬幽幽接口:“李牧要是只猫大小,早就装了,可惜大了点。”

“他这种人,是不会这么容易投降我的,但我也不需要他投降。”李世民微笑,“我只需要他活着,然后继续守卫北地。只不过,他守卫的这片地方,变成了秦国领土;而北地的黔首,变成了秦国的黔首而已。长城还是长城,雁门还是雁门,黔首也还是那些黔首,其实并没有多大分别。”

“没有多大分别吗?”李信不确定地看向蒙恬。

“不好说,李牧他,其实从来没有与秦国作战过。”蒙恬试图代入李牧,去推测他的心理活动。

这是件很微妙的事。几年前李牧差点被南调的时候,秦国立刻停手,搞了点政治手段阻止了,后来赵偃死了,就不了了之了。

李牧不是世家贵族出身,没有什么家族背景。也就是说,单以李牧个人来说,他跟秦国一点仇都没有。

秦燕赵的北方都有长城,都在抵御胡人,彼此空间大,地广人稀,没什么摩擦,主要在对外。南边打得激烈,但李牧一直没机会参与进来。

对上李世民,才是李牧第一次对上秦将。

“以前没有,现在可马上就要有了。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李信搓搓手,压低声音问。

这么兴奋干什么?怎么会有对打仗这么激动的人?稳重点不行吗?蒙恬都没眼看他。

“吃饱喝足,明晚就上路。今晚的时间不够了。”李世民目光灼灼,倒映着篝火,在地图上点了点。

“听着不吉利。”蒙恬默默吐槽。

“打哪里?”李信急切。

“黄河渡口的大粮仓。”

赵国不是缺粮吗?那就让他们更缺吧。庞煖能在这个黄河刚开冻的时候为云中搞来粮草,也真是不容易。那就一把火烧掉吧。

什么?这样做很缺德?不好意思,打仗呢,可不是过家家。

第二天夜里,玄甲军突袭了云中城南边百里的黄河渡口,迅速解决守卫,奔驰如电,如入无人之境。

火箭连珠,如流星坠落,连成金红色的雨幕,绚丽地点燃了所有粮仓。

很浪费,但很有用。

喧嚣声四处响起,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响,乱七八糟的狗叫与惊呼,伴随着滚滚浓烟,都纷纷扬扬地散在夜色里。

梁柱倾倒带起的巨大声音与热浪,远远地炙烤着空气。

撤退时,李世民听见了弓弩拉开的声音。

在这无数噪杂响动里,这个动静并不明显,但他耳朵微动,就是听到了。

电光石火之间,李世民紧急弯弓搭箭,喝道:“攻!”

越危险时,他越冷静,摒弃所有私心杂念,以弓对弩,在明知不利的情况下,箭矢已然从满月的弦上激射而出,化为一道黑色残影,拖着白色小尾巴,与暗处射来的弩箭对撞。

半明半昧的空气仿佛扭曲了一瞬。

两支截然不同的箭,如同针尖麦芒,尖锐地对撞在一起,发出令人耳膜都快刺破的诡谲之声,像指甲划着黑板和玻璃,滋啦咔嚓,悚得浑身鸡皮疙瘩都爆起来了。

李世民心如冰清,稳若磐石,第二与第三支箭几乎丝毫没有停顿,紧接着射了出去。

通常来说弩箭的杀伤力更强,射程更远,但李世民打破了这个“通常。”

连珠箭嗖嗖而出,与一次多发的弩箭空中相逢,例无虚发,将它们全部截落。

更多的弩箭从四面八方赶来,单人控弩,一次齐射三支,即将形成密不透风的箭雨。

但玄甲军不退反进,在李世民的带头冲锋下,铁蹄震碎黑夜,马不停蹄向这还没形成的包围圈冲过去。

犹如猛虎冲向狼群,侵略如火,迅疾如风,虽是三千人,却机动性强得像一个人,说冲就冲,说往哪就往哪,紧跟着李世民的步伐,没有一个慢哪怕一秒。

玄甲军的刀光破开箭雨,铠甲坚硬如堡垒,但马匹却是肉体凡胎,为了更快的速度,战马身上没有披甲,难免有中箭受伤的。

它们带着伤,载着它们的主人,急速冲开了这弩阵,向后面还没有到位的一排盾卒冲过去。

朱骧的臀部中了两箭,但它却四蹄生风,跑得更快更勇,前蹄高高跃起,从盾卒举起的盾牌上飞跃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