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他要不要把藤条拿走?
“王上!”王翦扛住了这地崩山摧般的恐怖氛围,竟拉住了秦王的手,一边单膝下跪,一边恳切道,“王上若要家法,臣等请暂离。臣知太子有错,也深感王上爱子之心,只是臣实在不忍看太子受罚。请王上成全。”
蒙毅真的拿了藤条过来,还不止一根,活像个卖藤条的,盘子上什么形状材质都有,也不知是抱着什么心情从咸阳带过来的。
李世民其实并不怕挨打,就是觉得当着这么多将军的面,扒裤子被打屁股着实很丢人。
若是不脱裤子,他其实无所谓挨几下。
反正夏无且就在旁边,也打不出什么事来,何况嬴政心软。
所以王翦这样一请求,马上就撞李世民心坎上了。对对对,快回避,都别看。
“王将军莫纵着他。”嬴政对王翦总是很客气,哪怕现在垮着脸,火冒三丈,也没有迁怒于他,而是冷笑,“蒙武的战报里写,这小子在云中城门口当众发誓,若秦军伤及黔首,他就活不过今年。——蒙恬,有没有这回事?”
嬴政的目光一扫过去,蒙恬不敢犹豫一秒,立刻回答:“确有此事。因长平旧事,太子想取信庞煖,故……”
“不必说了!”道理嬴政都懂,但不妨碍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气得觉都睡不着,火急火燎地踱步。
秦王走过来,秦王走过去,秦王的血压快要爆表了,拿着战报的手都气得直哆嗦。
一夜没睡着,还附带叫了奉常过来,折腾折腾。
奉常“亦未寝”,使出浑身解数,焚香占卜,祭拜祷告,忙得满头大汗,嘴皮子都说干了,才让嬴政相信,太子发的那个誓不会应验的。
“你怎么能拿自己的命发誓?你有没有考虑过寡人是什么心情?区区云中城,值得你以命做抵?你为什么总是不拿自己当回事?大秦只有你一位太子,寡人也只亲自养了你一个孩子,你冒着箭矢冲锋犯险,随随便便许下毒誓的时候,还记得你有一个父王吗?”
这已经不是怒气的范畴了,更多的为父的心酸忧愁。
嬴政不轻易在臣子面前表露这些儿女情长,但这一句句地列出来,几乎让人忍不住动容,与他共情。
李世民再也没有轻描淡写的做作表演了,他鼻子一酸,便泪眼朦胧,放开还拉着嬴政衣角的手,歉疚地垂首,拜了一拜,哽咽道:“对不起阿父……我让你担心了……”
众人皆默了默,李信道:“臣为太子卫率,愿为太子领罚。保护太子,是臣的责任。”
嬴政瞪了他一眼:“你这个太子卫率,整日跟着太子厮混,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还好意思说?”
李信闭上嘴巴,老实了。
他到底和蒙恬不一样,虽然这一次出行同在太子身边,但蒙恬其实是秦王心腹,放太子边上当副将的。那三千卫尉,本来有两千,按程序应该是蒙恬统领的,只是被太子悄无声息拿走了。
蒙恬不吱声,就这么让着,全程没提过这事。
而李信,才刚冒尖,远没有得到秦王多余的信任宽容,不被骂就不错了。但他直属太子,听太子的话本也没什么问题。
秦王不承认自己莫名其妙心软了,看着太子泪眼汪汪,背上还有鞭伤,说好的藤条就摆在边上,却连拿起藤条暴揍孩子的冲动都降下去了。
“你们都下去吧,夏无且留下。”他终究松了口。
王翦第一个行礼后退,蒙恬与蒙毅对视一眼,拉着李信退下了。
人多的时候,蒙毅向来是最后一波离开的,他是近臣,与几位武将不一样。更重要的是,那堆藤条是他拿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他现在要不要把藤条拿走呢?
伴君如伴虎的难点,往往就体现在这里。以君臣关系论,蒙毅与秦王的关系,差不多到达君臣能到达的极致了,他有分寸,知进退,一心为嬴政着想,办事能力又强,无论什么事交给他,他都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蒙家的忠诚,换来的就是十年如一日的信任。这本来是良性循环,但是……
他到底要不要把藤条拿走啊?
全拿走的话,等会儿王上和太子说话,翻旧账翻着翻着又生气,没有趁手的东西打孩子怎么办?
用巴掌打吗?那王上会手疼的。
可若是不拿走,等会儿动起手来,万一失手,藤条打重了,让太子受伤,那更麻烦。
蒙毅很为难地把鞭子也放漆盘上,端着七八根粗细不一的藤条,慢吞吞、更慢吞吞地后退。
如果王上叫住他,那就留一根比较轻的竹尺;如果王上不叫住他,他就能顺利带着凶器退出战场了。
一步、两步、三步……很好,王上没有注意。
成功撤离!
真不容易,当秦王的近臣,绝不比带兵打仗简单,殿外的诸将不约而同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