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秦王睁眼说瞎话

因为秦王继位太早,太子年纪又小,绝大部分秦国的朝臣,都是先认识的秦王,而后认识的太子。

基本可以说,好多臣子都是看着太子长大的。虽知他天赋异禀,文武双全,但总觉得他还是孩子,对于他此次立的战功,纷纷惊叹不已。

太子一回来,就面对了满朝文武的震惊和夸夸。除了坚强且头铁的御史大夫冯去疾,还在坚持上奏谴责太子私自用兵,其他所有人都光顾着夸赞了。

“听说太子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云中城?”右相姜启好奇道。

太子笑眯眯:“没有啦,怎么会兵不血刃呢?战报你不是能看到吗?”

丞相有帮助秦王司理朝政的权力,所有秦王处理过的奏书,都会发到丞相那里过一遍,所以姜启与王绾基本都看过。

“就是因为看到了,才更觉惊奇。”姜启啧啧称赞,“太子只带了三千人,云中足有十万兵马,三千对十万,是怎么赢的?”

“臣也觉不可思议。”素来老成的王绾都忍不住了,走过来问,“何况敌将还是庞煖和李牧,两位赵国大将,都是战功赫赫,绝不是虚有其名。赵军骁勇,也绝不像韩国那样兵微将寡,乌合之众,一击即溃。”

秦赵比邻,经常打得热火朝天,对彼此的战斗力都心里有数,没有哪位秦臣会低估赵国。

“没有十万那么多,也就七八万,而且步卒盾卒比较多,骑兵不足三万。庞煖不能算,他年老体衰,都没有参与作战,我主要对战的是李牧。而且李牧受了伤,还先被匈奴损耗了,我以逸待劳,占了便宜……”

李世民神采飞扬地解释着,并不贬低对手一句,实事求是地述说着经过。

贬低对手干什么?唯有对手够强,才能显出他很厉害啊!

老刘家都从不贬低项羽,反而把项羽的神勇夸大得跟战神下凡似的,一个人单枪匹马能杀数百个围攻的敌人,这还是人吗?对手这么强大,却还是赢了,才显得自己更厉害。

李世民说着说着,周围就围拢了一群人。官职稍微低一点的,都挤不进去,只能竖起耳朵在外层听。

“那可是李牧,他用兵精妙,我特意研究过,他擅长用步卒打骑兵,围歼十万匈奴那一场,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尉僚忍不住道,“太子你竟然能俘虏李牧,真是让人无论如何都意想不到。”

众臣连连点头,大秦武德充沛,不管打没打过仗的臣子,都得了解点军事,因为搞外交要用,搞内政还得用,目前秦国最大的目标就是统一,所以每场大战,文武百官都十分关切。

能不关切吗?不关切的都灭国了。

“也不是我的功劳,还有郭开一半呢。”李世民乐了。

“郭开”这个名字一出,众人皆大笑。

“太子什么时候有空,我想与太子推演一下这次拿下云中的全过程。战报看得不过瘾,还是听太子说有意思。”尉僚兴致盎然,心里直痒痒,“我写兵法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战例写进去吗?”

“当然可以,不过得等几年,还有五国没打呢。”李世民大大方方表示,并疑惑道,“王翦将军只用两个月就攻破邯郸,这么厉害的功劳,你们怎么不好奇?”

姜启:“王将军带了二十万兵马。”

王绾:“还有桓齮杨端和两路合兵。”

尉僚:“王将军能胜,一点也不奇怪,没什么好议论的。”

治粟内史隗状默默道:“此次灭赵的粮草辎重,都是运往邯郸和代郡周遭的,太子你甚至不需要委积。”

“蒙武将军给我带了粮草,不能忽略他的功劳。”李世民解释,“不然云中没那么快投降。”

“蒙将军不是这么说的。”姜启笑道,“他的奏报里写,他到云中的时候,云中军已被打崩,庞煖已经快被太子说服,准备开城献降了。就算他不去,太子也能招降云中。”

李世民想了想,严谨道:“这不好说,事实就是蒙武将军也帮了大忙。”

“但太子真的没用辅兵役卒运送委积。”隗状还在纠结这个,“这是怎么做到的?从来没听说打仗不需要粮草的,从来没有。”

他强调了两遍,真的惊讶到了极点。

“也没用攻城的兵器。”少府令颠挤进来,仗着宗室的特殊性,插嘴道。

“因为我只有三千人啊。”李世民微微而笑,“我们离开咸阳时带了十天的口粮,到撩阳王将军那里,又补了十几天的,急速行军,根本不需要委积。”

隗状咋舌:“这万一出了一点差错,得挨饿吧?”

“那就得走到哪吃哪了。”

“赵国不是饥荒吗?”

“再饥荒,官府豪族也有存粮,我们玄甲军可以就地拿一些。”李世民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