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有其子必有其父
来的路上,庞煖还有点忐忑:“不知秦王是何样的君主?”
他历经好几代赵王,眼见这一代不如一代,年轻时的热血也就一代比一代凉,对君王没什么期望了。
“有其子必有其父,观太子而度秦王,想来不差。”李牧很淡定。
“这话是不是反了?”庞煖哽住。
“能养出这样的太子,秦王再差能差到哪儿去?虎父犬子常见,犬父虎子还是比较少的。”
“你对秦王很有信心?”
“我对太子有信心。”
“我就知道,你喜欢太子喜欢得不得了。秦王的诏书一下,你就过来了,也不怕他把你骗过来杀。”
“这个秦王不是这个作风。”
“你是不是在非议秦昭襄王?”
李牧但笑不语,单手系好了五色丝缕。庞煖有点不情愿:“真的要戴这种东西吗?我们赵国可没有这习俗。”
“没有赵国了,庞将军。”李牧平静地敛去笑意,提醒道。
庞煖愣神了很久,失魂落魄:“是啊……赵国……以后就没有赵国了……”
他说着说着,忽然潸然泪下。
李牧亦觉心酸,却安慰道:“但赵地仍存,赵人还在,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庞煖捻着那彩色的小玩意,闷闷了一路,快到咸阳宫的时候,掩面叹息:“罢了,总好过枷锁镣铐。你帮我戴上吧,我老了,这手,老是抖。”
李牧安静地为他系上五色丝,轻飘飘的丝线毫无重量,稍微整理一下,编成整齐的络子,便显得更正式了些。
庞煖怔怔地看了一会,干巴巴道:“其实也不难看,就是颜色太多了。”
“是太子喜爱的风格。”李牧接话。
“说不定就是他的主意。”庞煖抱怨。
马车停在咸阳宫外,他们整理仪容,跟随引路的谒者,沉默地行至麒麟殿。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迎上来,笑道:“二位将军请入殿,王上等候多时了。”
李牧看了他一眼,从其与蒙恬有几分相似的脸上,判断这是蒙恬的弟弟蒙毅。
“蒙中郎客气了。”
“请。”
秦王近臣这么友好,多少让他们心神定了定,依礼脱履入殿。
“末将庞煖拜见秦王。”“李牧拜见秦王。”
武将们的声音浑厚地响起,几乎所有目光都集中过来。
御史大夫率先发难:“这称呼似乎不妥吧?”
喷完自己人,马上调转花洒喷新来的,不愧是御史大夫,专业。
“有何不妥?孔子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末将都八十有六了,还不能从心所欲了?”庞煖不假思索地怼他。
八十六正是整顿职场的年龄,庞煖历经五代赵王,从赵武灵王时期一直干到现在,他要是嘎巴一下死这,全天下都得骂秦国虐待老人。
不免有秦臣暗想,你说你惹他干什么呢?人家老头不就是没称呼“王上”吗?
“无妨。老将军精神矍铄,神采湛然,令寡人见之欣喜。来人,给二位将军赐座。”
嬴政毫不介意,他也是个爱收集人才的,且初见时言笑晏晏,对新来的人才态度可友善了。
这是李牧第一次见到这位久闻其名的秦国君王,他和传言里厉兵秣马、剑指天下的代代秦王模板本有些相似度,又有些不一样。
虽端肃地坐在那里,却仿佛一条玄色巨龙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灼灼生辉的眼睛居高临下地投来一瞥,尊贵威严,望之生寒。
但秦王的手上也系着五色丝缕,在层层叠叠的玄色袖口掩盖下不太明显,然逃不过弓箭手刁钻的眼睛。
不仅秦王,在座的有一个是一个,没有空手的。
李牧为这个小小的发现而莫名有点想笑,彻底平和下来,连一点点该有的紧张局促都没了。
“庞煖将军从云中而来,可否为寡人讲一讲云中之事呢?”嬴政抛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让庞煖有话可说。
庞煖只是一时难以改口,面对这样的话题,倒也配合,坐定之后便回答道:“全赖太子治理有方,云中并未生乱,内外安然有序,交接妥当,也没有错过春耕,麦菽都长得不错……”
他看向默不作声的太子,太子和蔼地向他一笑,微微颔首,在人前矜持了许多。
“胡人那边呢?”嬴政挺关切这个。
“这个李牧将军比我清楚。”庞煖转头。
“不敢当将军之名,某并无官职在身。”李牧闻言,不急不缓地打了个补丁。
“我大秦以耕战立国,从不亏待任何一位有功的将士。秦赵本就同源,如今更是一家。李牧将军抗击胡人有功,寡人便封你为‘武安君’,继续统领代郡兵马,驻守北地,防御胡人。如此,将军可愿否?”
这一瞬间,许多人都轻微地“嘶”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