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水淹大梁:王翦
好在李世民不是想趁这个机会劝谏秦王,而只是想把四面楚歌,变成四面“魏”歌。
“这种歌放出去,没有几个黔首听了,能无动于衷吧?更何况洪水就在眼前。”他把自己的想法描述了一下。
“太子真的很擅长攻心。”李牧忍不住低声感叹。
没有人比他体会得更深了。倘若言辞如刀,那太子攻心时的言语,杀伤力不逊于太阿剑。
王贲思量着,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驳。
嬴政轻轻叩击桌案,寻思着:“然,《魏风》之魏,非大梁之魏。”
是的,这两个魏国不是同一个魏国。前一个魏国,是周王室分封的小国,早在几百年前就灭亡了;现在他们要打的这个魏国,是三家分晋的产物,仅仅是同名而已。
“时隔数百年,非同一国,黔首们饱受硕鼠欺凌与劳役之苦的惨状,有何不同吗?”李世民从容反问。
这话题没法聊了。
明明是在说魏国,但听在几人耳朵里,却没有办法只思考魏国。
嬴政缓缓地深呼吸:“你欲以此乱大梁人心?”
“然也。”
“王贲将军以为呢?”秦王直接点名。
“可以一试。”王贲忙道,“若能因此早日从内部撬开城门,逼迫魏王投降,也是件好事。反正对我秦军没有影响。”
仔细算算,这几年的仗虽打得飞快,但最难啃的赵国打的是闪电战,韩国没打起来,燕国弱小,也就耗费了些粮草,这次打魏国也不会有什么折损,秦国的实力保存得还是非常好的。
就冲着这个,嬴政也懒得计较太子是不是在暗暗讽谏什么,一锤定音。
“那攻魏之事,便如此定了,诸多事宜,三位到了前线再行商议。便以李牧为主将,王贲为副将,郑国为水丞,行水攻之法,早做准备。”
“王上,臣请求为副。”话音刚落,李牧就毫不犹豫道,“秦军的作战方式,王贲将军更为熟悉,臣怕影响大局,指挥失当,是以愿配合王将军,彼此磨合,以发挥秦军最强战力,达到王上想要的战果。”
“好。”嬴政很满意,“就依将军所言。”
他就喜欢有能力又谦逊听话的将领。
李牧的推辞,谁听谁满意,调换一下,让王贲为主将,不仅王贲会领他的情,秦军也不会有异议。
外来的和自家的,一开始到底有点不一样,这场仗打完,以李牧的指挥风格与为人做事,就不会和王贲有什么隔阂了。
“至于攻楚之事……”嬴政已经琢磨很久了,他记得太子所说的派李信攻楚失利的事情,也知道最后改为王翦领兵成功了,但是——
六十万真的太多了!
楚国疆域辽阔,既是灭国之战,自然持续日久,补给线就会拉得很长很长,后勤压力特别大,六十万军队在前线,那就得倾整个秦国之力,一旦国内有个天灾,连赈灾都赈不了。
“此事等魏国归秦之后再议。”嬴政意味深长地看着李牧和王贲,尤其是李牧,“寡人在咸阳,静待两位将军凯旋。”
“臣领命!”
李牧似乎明白了什么,不再多说什么,淡然地领命而去。
他们都离开之后,嬴政才没好气道:“你刚刚是在指责我吗?就因为我这几年修驰道修得急,征调了不少农夫?”
“阿父怎么会这么想?”李世民一脸无辜。
“要不是为了邮驿和战事,我会那么急吗?”
“阿父消消气,我真不是在说你。”太子卖乖讨巧不需要思考,微微一笑,往秦王边上一坐,茶一捧,语气一软,灭火器滋滋就开动了。
嬴政哼了一声,绷着脸接过茶,正要喝的时候,疑心顿起:“你有什么话要说?”
“我明明是在说魏国,阿父却想到了自己,如此善于反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真乃圣人的品行啊!孩儿自愧不如,定以父王为楷模,多多向父王学习。”
嬴政:“。”
他放下了手里的杯子,心平气和道:“你是存心在气我吗?”
“我表达得不够真诚吗?”
“真诚得有点太过了。”
“那我下次改进。”
“邮驿是必须要抓紧铺满的,驰道我也急着修,军情至关重要,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知道你有怨言,长城不修了,行了吧?”嬴政退了一步,“你总不能让我陵墓都不修?”
“长城如今没有修的必要。”
“你果然还在意这件事。”
父子俩微妙地对视,少顷,嬴政无奈道:“我只是想早点做完所有该做的事,这样以后你接手时不就妥当了吗?骂名我来担,你做仁君就好。有我给你在前做对比,没有人能不盛赞你是尧舜。”
“我不需要阿父拿自己的声名为我注脚,我没有那么差,还需要你把饭喂到嘴里。”李世民平静道,“当今黔首的命也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