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钱铜在路上便问了宋允执永安侯府是什么样,府邸几进几出,大不大?是不是比他钱家的宅子更气派更豪华。

宋允执道:“没有。”

钱铜不信,觉得他是在谦虚。堂堂侯府,再加一个长公主,皇亲国戚所住的宅子怎么也得比钱家大一倍。

然而到了侯府后,钱铜才知宋允执并没有骗她,永安侯府的府邸乃七进七出的老宅子,旁边没有盖新的别院,占地不大。

宅子虽不大,但住宅,游园,亭台,水榭一应俱全,里面的摆设和布局与钱家表面的华丽不一样,侯府的宅子偏朴实幽静,越往里走,所见的东西底蕴越深。

庭院地面乃青石板,上方的长廊亭台则用百年老木铺成,随着岁月的沉淀,人从上面经过,能闻到一股隐隐令人心静的清香。

当看到宋允执屋内那根由一整根木根雕成的书架后,钱铜直观地体会到了当官人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真正的财富可不只是银钱。”

这东西她有钱也买不到啊。

就算她砸下去几万两,也不见得能在钱家弄出来这股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书卷之气。所谓学得了皮毛,学不来神韵。

两人在扬州已经拜堂成亲,她乃堂堂正正的永安侯府世子妃,回到了夫家永安侯府,自然要住进夫君的院子。

钱铜很早便好奇宋允执的屋子会是什么样,如今终于见到了,也不怕严寒,从里到外一间一间,把整个院子都参观了一遍。

钱铜立在门口问道:“这是书房?”

宋允执:“嗯。”

钱铜扫了一眼里面的书墙,手指头点着问:“这,这,还有这些,哪些书是你读过的?”

宋允执没应。

但从其淡然的神色中,钱铜已经得到了答案,不可置信地问道:“都看过?”

宋允执点头。

钱铜不再问了,转头低声与他道:“长公主让你习武是对的,没把你读成书呆子。”

“平日里你都是在这儿练武?”走出房门,钱铜看了一眼院子里唯一一块光秃秃的地面,已经被踩成了硬土,不用猜也知道是谁踩出来的。

宋允执点头:“嗯。”

钱铜一本正经地夸:“风水好,难怪世子武艺如此好,改日我也来试试…”

钱铜有一个习惯,到了一个地方后必须得先熟悉环境才能住得安心,是以,除了世子的书房卧房,连伙房她都去看了。

宋允执耐心地跟在她身后,她问什么他答什么。

等逛完了院子的每一个角落,钱铜心中对自己将来要生活的地方大抵有了印象,转头与宋允执道:“我以后要在这儿住下了,世子多担待。”

去海峡线的时候她便已经想好了,待这一次结束后她跟着世子回京城生活。

世子愿意处处迁就她,给了她想要的独立与尊重,她也得为他考虑,总不能当真让宋侯府的独子做她钱家的上门女婿。

他能在她熟悉的地方生活,她也能。

外面风雪冷,宋允执捂了捂她掌心,轻声问她:“没什么要改的?”

钱铜:“不改,挺好。”

在书香气韵这一块,她还是有自知之明,世子的眼光比她好。

世子的院子她挺喜欢,屋子也喜欢,熟悉了他的气息,连带着这处他从小生活过的院子,也没了太多的陌生感。

逛了一圈回来,小姑子已经送来了一堆的物件。

当初在扬州时她对宋允昭的热情,如今得到了回报,礼尚往来,宋允昭给她送来了十来套京城最为流行的衣衫襦裙,体贴地道:“我就猜着嫂嫂今年要来京城过年,这些衣裳都是前几日熏好的,嫂嫂沐浴后便能穿上。”

钱铜这回来京城毫无准备,大雪封山把她赶来了京城,礼物没有准备,换洗的衣裳也没备几件,对此非常感激,“多谢妹妹。”

宋允昭笑道:“都是一家人了,嫂嫂与我客气什么。”

对,一家人。

参观完了世子的院子,该去见家人了。

更衣后钱铜便过去拜见了长公主与侯爷。

长公主和侯爷都去过扬州,钱铜对两人熟悉,没那么拘谨紧张,但府上老夫人她头一回见,观其面相,似乎是个严厉的主子。

钱铜依次上前敬茶,头一个敬的便是老夫人,茶递过去,老夫人也没有为难她,很快接到手中,还给她备了一个大红封,钱铜暗道,人不可貌相,这位老夫人也并没有面上所瞧那般难说话。

再次感叹自己好命,侯府的长辈们个个都好人神仙,将来一家子生活一定会很和谐。

这个想法只维持到了晚宴。

晚宴上长公主与老夫人吵了起来。原因是钱铜喝了一口京城的烧酒。

老夫人看见了,不太高兴,“京城不比扬州,世子妃来了京城还是要忌忌口,酒这种东西,往后还是少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