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4页)
我从口袋里取出便携剪刀,剪断四根线尾的其中两根。紧绷到接近极限的渔线当即回弹,纸盒一下子被崩得四散而落,大部分落在地上,少部分落在床上和书桌上,完全看不出原本是串在同条线上的。
匕首也被弹落至墙边。
“我用塑料匕首代替了真刀,效果和真实情况会有些出入。金属的剔骨刀较重,难以被弹飞,会好好地落在尸体的手边,形成完美的虚构自杀现场。凶手的最后一步行动是解下剪断的两根线尾,把完好的两根线尾扯出窗外,一并带走。这样就不会有人联想起凶器的真实模样了。”
“可现场并没有出现纸盒……”话没说完,他望向纸盒散落的位置“哦”了一声。
“没错,正如你理解的。这些纸盒是录像带的替代品。这年代蓝光碟都快被淘汰了,我实在买不到录像带,哪怕就一盘。”我解释道,“难以完美复原现场实在太可惜了。毕竟录像带才是凶手作案手法的精髓所在。凶手选用了一百多张录像带,像我这样提前用线串好,混在其他录像带堆里。这些录像带案发前就屯在房间里。案发后,警方对少量录像带上的孔啊,洞啊也没有起疑心。毕竟总数有一千多盘,保存状态不太好,有部分损坏也很正常。”
杨春晖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连摇头,显出一脸不相信的神色。
“你的假设相当薄弱且天真,说是大胆都太过客气了,不如直言是天方夜谭。按你这么说,录像带和刀都是提前藏在屋里的,线也要先贴在墙上。可李学强回屋后的行动是凶手无法预料和左右的,万一他突然想抽一盘录像带看看,刚好抽中了渔线上串着的,杀人计划不就全盘暴露了?”
“这一手法无法用于谋害其他人,但套在李学强身上正合适。毕竟他是个不喝到酩酊大醉就不会回家的人。当晚他回到自己屋里,凭借肌肉记忆勉强锁了门,根本不会在意屋里陈设的细枝末节。第二天我目击现场时,尸体还穿着外套,说明前一晚他确实醉到了一定地步。”
杨春晖以看白痴似的怜悯眼神看我,“又是推测,我很怀疑你现在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说一千道一万,你根本就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假设吧。”
“不,有证据。”
我把郑坤父子的经历和瘪四留下的遗言大致讲了一遍。看得出他听到一半就不耐烦了,几次想打断我的讲述,但最终还是强忍住了。
“故事挺有趣的,又和热门案件直接相关,可以支撑起一篇深度报道了。在这一点上我要感谢你。”他的语气有种掩饰不住的焦躁,“可我实在听不出故事里有什么可以定罪的证据。”
“说明你听得不够仔细。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案发当晚瘪四从窗外观察现场时,并没有看到录像带散落一地,而是整整齐齐的靠墙堆着,和最终的现场完全不一致。”
“录像带堆是他开窗撞倒的啊。”
“开窗而已,顶多弄倒书桌上的录像带。为什么最后整个房间里的录像带都散落开来了?何况当时形势紧张,瘪四开窗的动作肯定不大,怎么可能把录像带撞那么远,落到床上,落到李学强身上?”
“这有什么奇怪的。”他不屑地嗤之以鼻,“瘪四到达现场时李学强多半还没死。说不定他正躺在床上思前想后,犹豫要不要自杀呢。录像带应该是之后他折腾自杀时踢倒弄乱的吧。”
“仔细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瘪四在现场不慎折腾出了很大的动静,所以被迫仓皇逃离。当时连邻居都被惊醒亮灯了,如果李学强还活着并意识清醒,怎么可能不开灯查看情况?当时他因为妻子的离奇死亡正疑神疑鬼呢。”
“那就是李学强醉过头了没听见……”
“明明醉到那种程度了,当晚还能挣扎着起床完成自杀计划?你在开玩笑吧。整件事的唯一解释就是瘪四离开时,李学强还没死,只是醉得太严重失去了意识。之后凶手到场,利用渔线机关杀了李学强,这才导致录像带散落得那么彻底。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瘪四很小心地开窗,却会弄出那么大的声响?那是因为光线太暗,他没有发现透明的渔线机关就绑在铁栅栏上,木棍刚好拨动渔线,扯倒了串在渔线尾端的,垒在书桌上的录像带堆。”
杨春晖望着我,吸溜了一口气,似乎想开口纠正我话语中的疏漏,却又作罢。他合上录像机的取景框,按下关机键。
“随你怎么推理吧,我也懒得争辩了。你的证人都死两年了,遗言又是由犯罪嫌疑人转述的,根本不能拿来当做证据,没有法律效力。”
我没说话,这一点确实无法反驳。
“怎么,无话可说了?”他把摄像机收进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