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3/3页)

那绝非至理。

孔子被秦念质疑“改史”,其他儒生或许无法接受,但董仲舒接受。

他自己就是“改史”之人。

他会曲解孔子之言,使得策论更为可信。

所以他也理解孔子为了推广儒学,以“春秋笔法”书写《春秋》。

他想知道秦念将如何回答陛下的三问。

董仲舒铺开空白的竹简。

朝闻道,夕死可矣。

【秦念:但拿著名灾异天象荧惑守心来说,这种罕见的自然天象就是八十年内必会出现两次,而后世的科学家可以推测出下一次出现的准确年份。】

【秦念:期间不管君王是昏庸还是贤明,它都会准时出现。】

荧惑守心确实是著名的灾异之兆。

尤以始皇帝三十六年的荧惑守心最为著名。

秦念却说这是可以被预测的自然天象?

天幕禁止谎言,此言必然为真。

此言不是“不信天意”这种“主观”看法,而是“八十年内必会出现两次”这样的事实!

秦后各朝皇帝都震惊地望着天幕。

【刘彻:日蚀也是自然天象?】

刘彻认为秦念刻意提及荧惑守心,就是为始皇帝的灾祸异象作解释。

所以他询问日蚀异兆。

他的大父曾因日蚀之事下罪己诏。

【秦念:是。由于日食月食没那么罕见,可以精确到下一次出现的日期。】

刘启已然开始相信“天意不存”之说。

先帝以日蚀罪己,然而日蚀竟是可以被推测出现日期的天象?

这怎么会是天意的预兆?

【李世民:天灾又何解?】

李世民连忙问道。

异象可预知,那天灾……

【秦念:地震、旱灾、洪涝、蝗灾这些灾害在后世也能提前预知。同样的,庆云彩虹景星之类的祥瑞也都可以被提前预知。】

【秦念:祥瑞灾祸,都是自然天象,与天意毫无关联。】

秦念还仔细想了一下,19世纪能不能预测这些自然天象。

不过没关系,她说的是后世又没说具体什么时候。

就算框定在她造反人设的十九世纪,她说能提前预知又没说提前多久——

动物反常的行为也可以作为预测天象的预兆嘛。

………

刘彻终于死心了。

九年后就是会旱灾频发。

此时刘彻才有点理解秦念为何不信天意。

灾异祥瑞皆可被预测,且不会因为君王昏庸或贤明而更易,这算什么天意?

【刘彻:为何亡国多伴随天灾?】

《春秋》不可信,但刘彻读史并非只读《春秋》。

这个问题与他先前被阻拦的问题很像,刘彻也只是尝试一下。

却没有被天意所阻。

只是省略“周天子效仿先王”这部分,就能够绕开天意的限制?

若这是天之意志,未免过于愚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