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念倒不是被朱元璋影响。

而是朱元璋都提“入关”了, 显然就是在拱火。

她身为始皇后人,不受影响说不过去,所以只能扮演受到影响。

那就必须得把羹颉侯拿出来说事了。

………

刘信面红耳赤。

羹颉侯之名不仅传遍汉室天下, 还流传至后世,为后世秦皇道出。

【刘邦:改!朕这就给他改封为舒侯!】

秦念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不是因为觉得刘邦扮演的汉高祖不像汉高祖,而是太像了。

舒侯,听着是比羹颉侯好听得多。

但问题是羹颉侯的封地就在舒县。

改名,还真就只给改了个名。

简直就是把“记仇”二字刻人设上了。

秦念没有追问这个问题。

她的人设又跟刘信没什么关系,再深究就不像是报复刘邦入关。

………

刘信之母喜极而泣。

信不必再背负“羹颉侯”之名,其后代也不必再背负此名!

就算再有人提及此名,天下人也皆知此事错不在她,而在刘邦!

【秦念:司马迁, 你在《史记》上写刘邦“常有大度”, 用“大度”这个词来夸他, 你不会觉得心虚吗?】

刘彻时期的司马迁擦了擦额上的冷汗。

他还没著书,怎知那时是怎么想的。

若不计高祖与寡嫂之怨,高祖为人仁厚,经常施恩于他人, 这不就是大度吗?

【刘邦:吾常有大度, 常有嘛。】

刘邦连忙辩解。

他若是不辩解, 岂不是往后的史官都会为了“不心虚”将他记载为度量狭小?

常有,那就是偶尔不大度,总的来说还是大度的嘛!

【秦念:《史记·高祖本纪》开篇还记载“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 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是真的吗?】

【刘邦:……】

刘邦早就知道秦念记仇, 但没想到能如此记仇!

【秦念:还有什么喝醉了的时候,旁人经常看到你身上有龙盘旋,对此感到奇怪?】

【刘邦:此言可以休矣!勿言之,勿言之!】

刘邦是真的不想再听下去了!

他若是知道后世常用的话,就该知道此时的心情叫做“被公开处刑”。

【刘彻:……原来这些都是假的?】

【秦念:原来你居然觉得这是真的?】

【刘彻:……】

对于刘彻而言,比起秦念多次否定天意,这些才是真能触及他对天意的信任。

这些怎么能是假的?!

【秦念:难怪那些胡巫术士骗你跟骗傻子似的。】

【刘彻: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赤帝子斩白蛇”也全是假的?】

【刘邦:……】

【秦念:啧,你怎么什么都敢信?】

刘邦无语凝噎。

他编造这些故事,不过是要证明自己的神异,也是定大汉为天命所归的正统。

刘彻怎么能信这种话?

【秦念:刘邦,看到了吧?编故事神话自己的结果,就是你的后代被骗子当傻子骗着玩。】

【秦念:原来巫蛊之祸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你啊,汉高祖。】

【刘邦:确为吾之过错。】

刘邦倒是想狡辩。

但天幕禁止谎言,且巫蛊之祸的灾祸历历在目,刘邦实在不忍此事再度发生。

秦念否定他编的那些故事后,刘邦发现自己的民心仅仅下跌数个名次。

原来天命之说,黔首并没有那么在意。

【刘彻:……】

刘彻的天塌了。

【刘彻:那阿母怀朕时的“梦日入怀”?】

【秦念:这就得问你娘了。不过朕猜这九成九是假的,剩下的一丝丝真实性源于巧合。】

【刘彻:……】

刘启时期。

此时刘启不能于天幕上发言,但天幕依旧可见。

面对七岁彻儿震惊的目光,王娡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想到巫蛊之祸,再想到彻儿的太子之位已然十分稳固,王娡闭着眼摇了摇头。

她实在不忍看彻儿此时的表情。

【刘彻:你先前说“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不是已经得到验证了吗?】

由于王娡早已去世,盛年刘彻无法得到真相,于是还不死心。

【秦念:刘病已在长安狱的事又不是什么秘密,这话很难编吗?】

【刘彻:但此事为真!刘病已最终成为天子!】

秦念摸摸下巴。

这话还真不好反驳。

不过也不是不能反驳。

【秦念:望气者编一千个谎言,其中九百九十九个失真的无人在意,剩下的那个巧合则会被载入史册——这能作为望气者可信的理由吗?】

【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