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秦念:朕的大将军, 有助朕重定社稷之功。】

确定自己的工作只是铺设台阶之后,秦念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铺设这个台阶。

和刘邦只是触及“社稷”这个逆鳞不同,她只要说刘邦不可能再造反, 就算得上铺好了台阶。

但项羽屠戮咸阳,触及祖龙的家国两大逆鳞。

秦念要铺台阶,就必须兼顾两者。

甚至项羽和刘邦还有一点不同:

刘邦不是最出彩的武将,项羽却是,且项羽还是六国贵族,甚至算得上一身反骨,很难说他会忠于大秦。

如果只是说项羽能力出众,可以减少对匈奴作战的伤亡——

祖龙会在乎那点减少的伤亡吗?

显然不会。

需要同时兼顾“宗室”与“社稷”的台阶,秦念只能想到“项羽后人助始皇后人复秦”这个借口。

这是个扮演群, 大家都是熟知历史的打工人, 也都知道她扮演的是个假皇帝。

秦念不担心被拆穿——大家是同事, 又不是竞争者,也都知道她是在给嬴政的扮演者铺台阶。

谁会没事找事拆她的台?

【嬴政:……】

秦念的语焉不详应是天幕规则所限。

但嬴政看得懂他在说什么。

这个“大将军”,应是项羽之后。

项氏一族此时内部陷入激烈的争执。

有族人认为当假装愿意效力于秦,先避开灭族之祸, 再徐徐图之。

另一部分族人则指责对方只是贪生怕死。

【刘邦:项羽, 项氏, 名籍,字羽。】

刘邦只觉世事无常。

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朝也确实可以说是亡于楚。

不想后世竟也是项氏助秦念复秦。

项羽屠戮咸阳,即便时隔数千年,始皇后人也不该为项羽求情。

可若是项羽的后人助他复秦, 这不情之请倒是情有可原。

想到始皇帝时期项羽可能还无字, 刘邦将其字告知于始皇帝。

………

项梁骤然看向项籍。

不只是他, 其他所有族人的目光也都落在项籍身上。

争吵中的项氏一族也暂时陷入寂静。

十二岁的项籍茫然地望向天幕。

【秦念:项羽最终败于韩信之手,于乌江自刎。他如今尚未行屠戮坑杀之事,若能为秦所用,或可留其性命。】

刘邦明悟。

想必秦念此前为韩信那般不平,也当有此缘故。

【嬴政:坑杀?】

【朱元璋:正如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降卒,项羽亦坑杀二十余万秦降卒。】

【朱元璋:章邯降楚带过去的降卒。】

【嬴政:……】

“臣死罪!”

章邯跪倒,头重重磕在地上请罪。

嬴政沉默许久,才道:

“朕赦你无罪。”

章邯有练兵之能,且不会再有降楚之事。

大秦之外不仅有匈奴之患,章邯这样的良将则有大用。

至于项羽……

【秦念:刘邦,继续说你的约法三章。】

秦念迅速转移话题,没有强求祖龙立即给出答复。

因为台阶还没有铺完。

只是“项羽助大秦复秦”还不够,群里显然还有一个设定:

平行世界不会互相影响。

在祖龙看来,不会二世而亡的大秦,很有可能不需要助大秦复国的项羽后人。

秦念会在和刘邦的对话中补完剩下的台阶。

【刘邦:吾入咸阳秋毫无犯、与民约法三章皆为子房之策。约“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后,得关中民心。】

年轻的张良并不想看到自己的字。

刘邦提到的次数越多,暴君嬴政就越有可能被说动。

他就算不能谋其国,也不能是为秦谋。

【秦念:结果你瞒着张良派人去守函谷关,激怒了项羽。是张良阻止你在秦宫享乐,于是你故意冷落他?】

秦念说刘邦是瞒着张良这么做,是因为史书记载:

项伯告知张良项羽将要攻打刘邦,想劝张良尽快逃离。

张良去找刘邦,问“沛公诚欲倍项羽邪”“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

这是在质问刘邦既然打不过项羽,怎么敢派人守着函谷关不让项羽入关。

这时刘邦回答“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故听之”。

显然,守函谷关这件事,张良此前并不知情。

【刘邦:……吾没有想到据守函谷关之利,居然拦不住项羽。】

看到天幕提起函谷关,英布就想到当时他在项羽麾下,受项羽派遣从隐蔽的小道破刘邦的军队,从而进入咸阳。

………

年轻的张良深呼吸,随后再度持刀削竹简上的污痕。

明知秦念正在挑拨离间,他还是会对素未谋面的刘邦多一分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