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赵匡胤:……】

秦念这么一说, 赵匡胤竟然也觉得未来的自己“死得不冤”。

在未来的自己看来,易储或许只是一个念头。

用“迁都”试探,光义哭着不愿迁都, 他就明白三弟想要继承皇位,就放弃易储这个念头。

仅此而已。

却忘了对于光义而言,易储之事关乎自身乃至全家的生死存亡。

【刘彻:北汉?】

【秦念:异族政权,跟你们汉朝没关系,纯属攀附。】

秦念一看就知道刘彻为什么会搭话。

可惜北汉是由沙陀人刘崇建立,沙陀族属于突厥系民族。

【刘彻:……】

刘彻不高兴。

可惜了。

他方才还起了帮助这“北汉”对抗宋朝的念头。

【赵匡胤:朕征北汉是否功成?】

赵匡胤连忙问道。

既可以转移话题,亦可以助他平定北汉。

若是功成,明年征北汉时,将士必受鼓舞。

若是失败, 也能从秦念处得知失败的缘由, 从而转败为胜。

【秦念:你不是被赵光义杀了吗?虽然征北汉之战连胜, 但宋军不得不撤兵。】

【赵匡胤:……】

这是赵匡胤没想到、且最不想看到的答案。

光义为了夺权,竟是如此不顾国家社稷。

【朱元璋:太平兴国四年二月,赵光义御驾亲征;五月,北汉灭亡, 中原一统。】

朱元璋出言, 是对赵匡胤的北伐之心感同身受。

【赵匡胤:彩!】

【秦念:你脑子没病吧?统一中原本应是你的功绩, 是你曾三征北汉极大削弱其国力。赵光义要是不杀你,或许早在开宝九年北汉就该亡了。】

【赵匡胤:……】

赵匡胤不敢跟秦念吵架,但笑容却是完全压不住。

北汉可平!

【秦念:你知道赵光义亡北汉之后干的第一件蠢到极致的事情是什么吗?】

【赵匡胤:……】

赵匡胤有不祥的预感。

【秦念:这个蠢货居然把太原城给毁了,理由是觉得太原城垒高深,容易“致奸臣贼子违天抗命”。】

【秦念:字面意义上的自毁城墙, 遇上这种鼠目寸光的蠢货, 是华夏之大不幸!】

秦念当然知道赵炅为什么要毁太原——

防内甚于防外。

五代十国军阀混战, 北汉作为弹丸小国能够据守近三十年,就是因为太原城固。

但太原是抵御辽金进攻的重镇,赵光义却只顾防军阀割据,全然不管异族的威胁。

【赵匡胤:……】

赵匡胤现在知道秦念为什么说光义的军事一塌糊涂。

先前见光义亲征北汉功成,他还以为是秦念对光义有偏见,才会指责光义的军事。

“太原之固,虽为北汉所据以抵我宋,但亦可用于北御胡虏。”

赵匡胤叹气。

这话是对太子所说。

赵德昭认真听教。

以往父皇未曾教过他军政之事。

【李世民:这……】

太原是李唐皇室的龙兴之地,阿耶就是于此地起兵,李世民当然知晓太原之险要。

但李世民只出一字就没再往下说。

既然秦念已经让“赵炅”为赵德昭所替,赵匡胤时期也已经立赵德昭为太子。

他也就不必多说什么。

【刘彻:太原城?】

秦庄襄王派秦将蒙骜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置太原郡,郡治设在晋阳。

故而刘彻一看太原城被毁,就怀疑太原指的就是晋阳。

至于他为什么在乎晋阳——

【秦念:正是你爹出生的地方——晋阳。】

汉文帝刘恒受封代王时,建都于太原,在当时称晋阳。

刘启就是出生在这里。

后来代国的都城迁至中都。

【刘彻:赵匡胤,你居然想让这种古所未见的蠢物继承皇位?】

刘彻冷笑。

都不必知晓宋时的疆域,只要知道占据太原的是异族政权,且赵匡胤三征北汉都未能拿下太原,刘彻就知晓宋朝面临何等处境。

宋朝既然面临异族占据太原的威胁,那么太原以北恐怕都已被异族占据。

由此可见,太原必然是宋朝的防御重地,甚至能够借助太原的城垒高深反攻异族。

可这赵光义居然在攻下太原之后自毁城墙!

蠢到这种地步,古之未有!

【赵匡胤:选错储君……是朕的过错。】

赵匡胤只得认错。

他从未想过三弟竟会做出这等事情。

赵光义以“致奸臣贼子违天抗命”这个理由自毁太原,就不会有臣子敢于劝阻他。

【秦念:自毁城墙的后果,是辽国趁太原防御空虚频繁南侵,仅三年他就被迫重建新城——但防御能力远不及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