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3/3页)
——好玩的是这里有九五CP的嗑点,最后一句翻译过来就是:武则天因李治的托付才有天下,假如立武承嗣为太子,李治的祭祀就要断了。
其实这段《旧唐书》的记载有点前后矛盾:
不知道为什么李昭德的劝说后有一句“则天寤之,乃止”——
武则天明明对立武承嗣为太子一事的态度一直是“不许”,她需要“止”什么?
《旧唐书·外戚传》中也明确记载:
“承嗣自为次当为皇储,令凤阁舍人张嘉福讽谕百姓,抗表陈请,则天竟不许。如意元年,授特进,寻拜太子太保,罢知政事。承嗣以不得立为皇太子,怏怏而卒”。
至于武三思——《旧唐书》就没有武则天想立他当储君的相关记载。
而在宋编的《新唐书》中,却出现了“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
狄仁杰则以“且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姑”为由劝阻武则天。
这分明就是将《旧唐书》中李昭德的“岂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进行了张冠李戴。
李显即位后,继续重用武三思,也可见武三思跟皇位并没有关系,这段史实就是宋朝史官的造谣。
《旧唐书》中狄仁杰对武曌的劝说,是以母子亲情劝武曌复立李显为皇太子,“仁杰前后匡复奏对凡数万言”,跟武承嗣武三思毫无关系。
【朱元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
这该死的宋朝儒家史官!
天幕为证,武曌所言不是谎言,那就只能是宋朝的史官又在编造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