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李隆基(28):?】

【秦念:物尽其用。与其把这些人全杀了, 不如全部送去驻守西域。】

【秦念:朕不能透露具体的历史,只能说过不了多久,西域周边除了南北异族威胁加剧, 当地部落还会与西边崛起的帝国勾结。】

西域以南是吐蕃,此时的吐蕃正处于鼎盛阶段。

以北是贪得无厌的回纥汗国——天宝三年,回纥联盟与唐军联手干掉了突厥汗国,成为新的威胁。

西边崛起的帝国指的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王朝阿拔斯王朝,也叫黑衣大食,与其勾结的部落是葛逻禄部落。

就这么个内忧外患的环境,大唐要保住西域的难度,只能说相当高。

哪怕没有安史之乱,西域丢失的可能性也很大。

【李隆基(28):朕可派遣其他人入驻西域。】

李隆基依旧对太平公主极为忌惮, 甚至认为放她离开, 迟早会酿成大患。

若是要派大量官吏去治理西域防范外敌, 他可以放开科举广录人才,何必非要留下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的性命?

【秦念:西域的情况相当复杂,需要能力极其出色的人才有可能改变局势。你觉得李太平对你有着极大的威胁,实则也是承认她的能力。】

【秦念:她敢赌一把留下你, 现在就看你敢不敢留下她。】

【李隆基(28):……】

李隆基开始思索秦念所言是否可行。

让姑母去西域, 最大的威胁在于姑母掌控西域后, 与吐蕃突厥等异族勾结。

但姑母已经四十八岁,这些年来已无所出。

只要将她的子女都软禁在长安,姑母就不可能叛唐。

而自己的寿数至少也有五十六岁,加上“晚年昏聩”的寿数,肯定不会先于姑母离世。

【李隆基(28):我……赌了。】

太平公主怔然。

她虽权倾朝野, 但基本都是文臣, 并无兵权。

如今李隆基即位, 她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不想竟然还能峰回路转。

哪怕是流放西域,也好过就此身死。

【秦念:若有同化西域的功绩,也足以名垂青史。】

“谢秦皇。”

太平公主心中燃起野望。

不仅是欲要以同化西域名垂青史——

倘若李隆基晚年昏庸,她若为西域之主,或可逐鹿中原!

………

各朝有识之士心潮澎湃:

同化西域可名垂青史?!

【李世民:可否以你此前所说的同化异族之策处置西域?】

【秦念: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已经极其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且此时的人口已经太多了,养不起大量异族。】

【李世民:土地兼并……这也是朕的过错。】

李世民想起秦念曾经说过,剥夺女子的授田是治国理念出了问题。

显然,到李太平时期,就已经要面对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李太平是他的孙女,这才过去多少年?

【秦念:不能全怪你,还能怪刘彻。】

【刘彻:?】

虽然第一反应是疑惑,但刘彻很快反应过来秦念会怎么把唐朝的事又归咎于他——

【秦念:谁让你崇儒,儒家整出的小型分封制就是天然热衷于兼并土地。】

【刘彻:……够了,朕现在看到儒这个字就厌烦!】

果然是这个原因!

“始作俑者”刘彻很不高兴。

………

三朝儒生皆面露惊恐。

“儒家整出的小型分封制就是天然热衷于兼并土地”?

这是何意?!

汉武帝刘彻看到“儒”字就厌烦?

何至于此?!

【李太平:何谓“小型分封制”?】

【李治:每次天幕持续两个时辰,此后你就能看到此前的话题,其中有秦念阐述儒家之弊。】

【李太平:谢阿耶解惑。】

【李隆基(28):土地兼并问题何解?】

年轻的李隆基野心勃勃。

未来的自己在极盛之时可跻身声誉榜前十,现在的他则想要更进一步。

然而李太平、双李隆基时期的权贵世家都目光阴冷。

李唐皇室要强夺他们数代积累的土地?

【秦念:解决土地兼并第一步,告天下百姓书。】

【李隆基(28):?】

何谓告天下百姓书?

有此疑惑的不仅是李隆基,而是所有皇帝以及历朝历代所有臣民。

【秦念:各朝百姓,此前皇帝受儒家蒙蔽,看不到你们的处境,放任权贵豪强兼并土地。导致你们税赋负担越来越重,甚至被迫流亡。】

各朝百姓望着天幕,不明白秦念为何突然转为对他们说话。

民心榜居首,又多次为百姓执言,除新入群的三朝外,其余百姓对秦念多极有好感。

更何况天幕禁止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