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秦念:武则天。源于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但在后世,武则天这一昵称的重点,在于其本意。】
【武曌:朕欣然受之。】
武曌都已经在做昵称比“小猪”更难听的准备, 不想竟是如此美名!
“则天”之说此前武曌就已见到,有言及张仁亶流矢中手时的“则天遣使劳问,赐以医药”,也有张说为郭元振所书传记中的“则天由是稍安”。
当时她就猜测这是谥号。
然秦念所说“武则天”不同,这“本意”之说,分明就是指代“武曌效法于天”!
武则天。
可谓气势恢宏!
【赵匡胤:武则天之称唐时就已有,竟是流传千余年。】
赵匡胤不免有些羡慕。
此前汉武帝的昵称过于惊人,他完全不敢想自己会有什么昵称,也庆幸于秦念未曾提及。
不想武则天竟是沿用美谥!
赵匡胤就忍不住发声。
………
秦念看出了赵匡胤的用意。
他这是在委婉地询问自己的昵称啊。
不过……
赵匡胤的外号还真不好说。
赵韵脚肯定不行, “唐宗宋祖”这首词在十九世纪还没现世, 在群里则是系统置顶词。
香孩儿、黑胖子之称在后世都没有流传开来。
那就只剩下——
【秦念:赵大。】
其实从兄弟排名来说, 赵匡胤行二,他上头还有个早逝的大哥赵匡济。
但现代人就是喜欢用赵大赵二来指代他和赵光义。
【赵匡胤:……?】
【秦念:难得的兄弟“继位”,你赵大,赵光义赵二。】
【赵匡胤:咳。】
赵匡胤立即就想到了光义是怎么继位的。
只能咳一声掩饰尴尬。
赵大就赵大吧, 总好过刘彘。
【刘彻:哼!】
刘彻忍不住冷哼。
赵匡胤和武曌都远不足以与他比肩, 凭什么这俩的昵称都比他的好听!
【秦念:小猪哼哼?】
【刘彻:???】
【秦念:哈哈哈哈哈哈哈!】
【刘彻:……】
民心排名因这段话骤然上升十数位, 刘彻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大汉的子民到底是怎么回事?!
【秦念:你别打岔。】
【刘彻:……】
刘彻怒。
他什么时候打岔了?
他就是冷哼一声!
【秦念:武曌,你的治政被誉为“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关于开元一词作为李隆基的年号能不能提及,秦念专门去请教了甲方,得到肯定的答复。
秦念相当赞同这一赞誉, 武曌治下:
疆域上, 历史教科书的定论是“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是武功。
而根据《唐会要》的记载,人口从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长至神龙元年(705年)的615.6万户。
人口稳定增长代表社会总体稳定,这是文治。
【武曌:如此盛誉,朕甚悦之。】
武曌没有推辞这般盛誉。
治政数十年,她从未怠于政务。
“开元”,不出意外的话应是李隆基的盛世年号。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她担得起。
【秦念:你的治政能力毫无疑问属于顶尖,重用贤才、发展农业、拓边□□都是你的功绩。但大兴土木、广建佛寺、赐予官员太多永业田、任用无能外戚造成的后果,也是你不可推卸的责任。】
【武曌:这些过错,朕皆在修正。】
佛寺、永业田、外戚,都是武曌在弥补得位不正的缺陷。
如今看来,是她想错了。
民心其实不在乎她是怎么上位的。
国泰民安,则民心所向。
她若早知道这个道理,就该在杀完其他李唐皇室后收手,致力于治理国政。
倘若在她治下,民生远胜贞观,民心才有可能向着武周。
可惜,她知道得太晚了。
【秦念:年轻的武照,你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李弘要是死了,你记得阻止李治追封儿子为皇帝——当爹的追封儿子为皇帝,真就古今独一份。】
【李世民:雉奴你……】
【李治:……】
李治完全不知该如何作答。
他确实有些喜欢感情用事,这种事……他做得出来。
武照欲言又止。
弘儿尚安。
“父皇,臣请勿行此事!”
倒是李弘先跪倒求阿耶不要这么做。
【秦念:其实单纯追封倒也没什么,但你还给李弘修陵寝:“将营筑恭陵,功费巨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李世民只觉他必须和皇后一道好好教育雉奴。
这都是在做些什么事?
………
唐高宗癫到这种地步,只能说他和武曌对李弘确实宠到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