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2/3页)

【秦念:与之相反,给予庶民和奴隶上升机会的国家会越发强盛,这也就是孔子口中的礼崩乐坏。】

【朱允炆:孔子言礼崩乐坏,是指诸侯僭越周礼,并非是阻止庶民上升。】

朱允炆因无法确定天幕的真假而茫然失措。

于是黄子澄怎么说,他就怎么复述。

他知道若是放任秦念否定儒家,他的正统地位也将被否绝。

于是只能转述黄子澄所言。

【秦念:那你是否认可孔子想要复周礼?】

【朱允炆:……】

朱允炆无法否认。

黄子澄也无法否认。

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显然是想要复周礼。

但朱允炆还没有愚蠢到看不出秦念此问背后必然有陷阱。

可即便他不答,沉默在此时就是默认。

【秦念:周礼严格规定尊卑贵贱,复周礼后孔子依旧是贵族。商鞅变法规定可凭借军功获得爵位,可用爵位免奴隶为庶人,你倒是说说,周礼中有哪一条允许奴隶上升为庶民?哪一条允许庶民成为贵族?】

朱允炆连忙看向黄子澄。

却见这位大儒此刻竟是嗫嚅着无法给出答案。

周礼的准则,是“礼不下庶人”。

【朱允炆:朕、朕现在无法作答,待朕寻大儒相询!】

【秦念:大儒?喊着克己复礼的大儒?如孔子一般祖上是商周贵族也就罢了,祖上是庶人的儒生,放在周朝连入仕的资格都没有,还读什么圣贤书当什么大儒?祖上若是奴隶,那就连姓氏都不配有。】

【秦念:崇周礼之前,不妨先翻翻自家的族谱,看看自己配不配——你朱允炆,同样不配。】

各朝无数儒生羞得面红耳赤。

尤其是非朱允炆一朝的儒生,他们都知道秦念是始皇后人,也知道秦念因“考古”比儒家更了解上古历史。

往后他们再论周礼,恐怕就会有人讥讽:

“你祖上是商周贵族吗?配崇周礼吗?”

今日才见到天幕的儒生,虽然因朱允炆的质疑而怀疑天幕的真假,但也知晓周礼中找不出奴隶上升的条文。

礼不下庶人。

地位低下的卑贱之人没有机会上升,上升即僭越,上升即——

礼崩乐坏。

………

秦念见过一种很有道理的说法。

那就是贫者难有后代,经过数千年的筛选,现代人祖上往上追溯都是贵族。

但放在这个最晚也就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聊天群,显然没有这种说法。

族谱才是溯源的方式。

秦念家没有族谱,现代就没多少人家里有族谱。

至于古人,有族谱的肯定要多得多。

但也没多少人的族谱能够往上追溯到周朝贵族。

【朱允炆:……】

朱允炆无法说自己配。

他的皇祖父出身布衣,祖上显然追溯不到商周贵族。

【朱棣:原来如此。这又是儒家史书不曾记载的过往,多谢秦皇告知。】

朱棣被迫发言。

他不能再坐视朱允炆继续激怒秦念。

秦念明显不喜大明,这并不奇怪——

秦汉唐宋皆距秦念甚远,唯独大明之后便是她起兵造反的异族政权。

秦念起兵造反之后,不仅需要重整山河,还要面对三境强敌。

她如何会喜亡于异族的大明?

尤其是大明的过错甚至可能始于太祖皇帝!

【朱棣:还请秦皇继续详谈正统之事。】

朱允炆张了张嘴,终究是不再发言。

当“天幕为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被迫冷静的朱允炆也终于注意到朱棣对秦念的称呼。

秦皇。

秦皇?!

【秦念:春秋战国混战不休,胜者为王,败者亡国,崇周之旧礼的国家尽皆败亡。】

【秦念:变法越彻底的国家则越强大,秦国因给予底层黔首上升渠道而崛起,从方圆不足五十里的附庸小国成长至并吞天下。】

确定规则的限制并不严苛,秦念就知道“开放秦始皇之前的历史”,可以理解为始皇帝称秦始皇之前的历史。

也就是包括吞并六国。

………

又有无数儒生深感惶恐。

儒学认为秦以暴政夺天下,终将遭受天谴。

却未曾有大儒深究秦何以强至并吞天下。

秦念言秦国崛起是因为给予底层黔首上升渠道……

他们想尽办法欲要反驳这句话,可回忆商鞅变法的内容,却发觉此话越想越有道理。

商鞅变法,就是唯军功论。

奴隶可借军功免为庶人,庶人可凭借军功获得爵位。

………

这个秦皇……

朱允炆这才意识到倘若天幕为真,他此前质疑的是什么人。

后世复秦的始皇帝后人!

难怪他有资格讥讽其他人不配崇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