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3/3页)

朱元璋叹道。

他若是提前知晓此事,在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就必然会设法处置这一隐患。

但朱元璋却还得为此感到庆幸。

正是因为不知,才会让老四有“靖难”的机会,掀起内乱篡位登基。

朱允炆和老四的差距太大了。

此时抽了太子一顿,朱元璋的怒气也削减许多。

【秦念:正常,唐太宗也不知道两儿子在私底下斗得你死我活,朱棣可比李泰更会隐忍。】

【李世民:……是朕偏心之故,非承乾与青雀之过。】

又被提及。

涉及承乾和青雀,李世民只能出言解释。

【朱元璋:朕未曾偏爱老四甚于太子。】

【秦念:李泰属于二凤的偏心滋长了他的野心,但这位永乐大帝不一样,他就是狼子野心。】

既然朱棣的扮演者承认“猜忌”属实,秦念就知道按群里的设定,朱棣就不是被朱允炆削藩逼得造反,而是早有反心。

秦念当然要配合朱棣的剧本。

《明史》记载,和尚姚广孝被相者袁珙定论为“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姚广孝对此大喜。

“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姚广孝到北平住持庆寿寺之后,“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这时朱元璋还没死,显然朱棣不是因为削藩才有反心。

明朝的人也不觉得“朱标不死,朱棣不反”,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就写朱棣之所以“语甚合”,是因为姚广孝说要送他一顶白帽子。

白帽子王,就是皇。

【朱元璋:……】

朱元璋再次瞪眼。

这老四!

藏得挺深,他竟是半点都没看出来。

按老四的说法,标儿早就猜忌他。

朱元璋曾经以为他的子嗣都非常友爱,才会觉得藩王能拱卫京师。

如今看来,完全就是老大老四藏得太深!

【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很喜欢这一称呼。

但秦念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朱棣就只能沉默。

朱棣改史就是想掩盖“狼子野心”,塑造被迫靖难的形象。

假装自己并不是想造反,只是想靖难除掉皇帝身边的奸臣。

是朱允炆自焚,在诸王及百官的再三请求下,自己才不得不继承大统。

结果后世是一点都没信,直接认定他是狼子野心、篡位登基。

朱棣再度后悔不该改史——

百害而无一利!

【秦念:朱重八,可能就是因为你不偏爱朱棣,他才会努力编造你偏爱他的伪史,被后人戏称“明太祖诈尸传位明成祖”,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越缺什么越要强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