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刘邦是个狠人。

秦念给这位同事的扮演还原度点赞。

当初刘邦察觉到异姓王的隐患,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非刘氏不王”。

如今他得知外戚无功受封的隐患,声明“非宗室不得无功受封”符合人设。

“无功受封者视同叛逆,任何人杀之无罪”更是绝杀。

就算以后的汉帝非要给非宗室封侯, 那受封者就会被视同叛逆,任何人将其诛杀都算无罪——

这谁还敢无功受封?

哪怕是伪造功绩从而受封,那也得面临下一任帝王的清算。

【刘彻:唯!】

不再恩泽封侯而已,于皇权有利无害。

刘彻也干过给人无功封侯的事——比如卫青的三子,主要是为了体现自己对卫青的恩宠。

结果以后还得找理由削夺爵位。

【刘秀:唯!】

【刘庄:唯!】

【刘炟:唯!】

刘炟现在还有点摸不清状况,也不清楚为何高祖皇帝和大父对屡屡口出狂言的秦念如此信任。

但他清楚非宗室无功不得封侯,于社稷有利。

那就先随大父阿父应下此言。

【刘彻:假如皇帝亲政,太后却不肯交权,又当如何?】

刘彻此言, 是基于即位时被窦太后压制。

新政被窦太后阻拦, 他提拔的官员或被罢黜或被诛杀。

直至窦太后离世, 刘彻才得以掌权。

【秦念:你被能力弱于你的窦太后所压制,其缘由在于她掌权时间更长,且你朝以孝治天下。朕早就说过,可孝不可顺, 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就可以着手夺权, 成功了就让太后退休养老, 失败了就再接再厉或者熬到太后离世。】

【刘彻:……】

刘彻怀疑秦念在内涵他。

他就是夺权失败,之后熬到窦太后离世。

但秦念之言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如果外戚无功不得受封,太后的权力必然受到限制。

且倘若外戚并非依托于太后的权力,那么太后与皇帝的争权就不会关系外戚家族的兴亡。

【刘邦:夺权?不是太后让权?】

刘邦的设想,那可是留下祖训, 待刘恒及冠, 吕雉就该还政于他。

怎么到秦念嘴里, 就变成需要皇帝去夺权?

【秦念:你是想说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太后就该直接让权?那你觉得太后时期的武曌该还政给李显李旦吗?】

太上皇李旦:“……”

他怎么又在挨骂?

………

武曌笑了一声。

她对秦念的许多想法都深觉惊奇。

秦念的话总是乍一看离经叛道,但细看就会发现环环相扣,最终指向她想要达到的目的。

而这一次,秦念的目的……

【刘邦:呃……】

刘邦倒是想回答应该。

但这么答,肯定会被天幕视作谎言。

实在是李显李旦这两人太过昏庸!

等等,昏庸……

【秦念:所以说幼主即位还有一个问题:成年的太子一般已经参与政务,皇帝能对太子的能力作出一定的判断。但幼帝不同,鬼知道他长大之后是明君还是昏君。】

【秦念:但夺权不同。皇帝作为未来的掌权者,朝臣天然会倾向与他,在遏制外戚的情况下若还不能夺太后之权,只能说明能力不足,那就再磨练磨练。】

甲方的目的是改写意难平,而刘秀话题几乎没有意难平。

这四个小时,秦念打算剑走偏锋。

尝试用现代人的逻辑,去改良封建帝制。

能不能成功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没让群聊冷场,甚至这次参与讨论的皇帝还比以往更多。

【刘秀:不妥。若太后为了掌控权力谋害皇帝,或如王莽那般幽禁刘婴、致使其长大后不能名六畜又当如何?】

刘询呼吸一窒。

王莽竟敢如此对待他的后人?

刘邦、刘恒、刘启、刘彻同样眉头皱起。

【秦念:太子只能从子嗣或宗室中挑选,而皇后可以从万民中选,不合适还能废后再立。要是选出一个无能又贪权的皇后,那只能说明皇帝眼瞎——即便是选错皇后,只要皇帝能活到太子成年,皇权也是直接交给太子而不是太后。】

【刘秀:……】

刘秀居然开始觉得秦念此言有理。

只有在幼主登基的情况下,才会由太后代政。

立下太子后,择其生母为皇后,倘若皇帝早逝,则太后就是幼帝的生母。

就算皇帝无子需从宗室过继,也可以选贤能者为皇后。

只有选错皇后、皇帝早逝、太子非亲子这三种情况同时发生,才会出现他所顾虑的问题。

但这就意味着,皇帝选妃嫔时也当以选后为标准。

——若皇后无子,而嫔妃有子,改立有子的妃嫔为皇后更加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