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第3/3页)

依旧是蠹虫庸官满朝。

【李世民:可见以新式科举开天下民智,方为唯一正解。】

李世民感慨良多。

当初见秦念言“让所有平民都可以入学”,他还曾觉得“此举不可为”。

如今却发现唯有如此,方能解决“蠹虫庸官”的痼疾。

【秦念:其余诸如经济崩溃、地方割据、流民四起等危机,都是政治问题的延伸。西汉乃至各朝之亡,在朕看来都是必然。不解决根本问题,皇帝是明是昏只不过是将这个必然延后或者提前,亡国是迟早的事。】

朱元璋这才认真思索秦念所说过的“没有永远的王朝”。

他曾以为秦念此言,是始皇帝欲要秦朝万世却二世而亡,加上三境异族的威胁,故而秦念走向另一个极端。

她认为所有王朝都必然灭亡,不再考虑延长国祚,反而屡次扬言鼓励百姓造反。

如今看来,却更像是秦念过于博学,且通过“考古”了解太多真实的历史,才会有如此感悟。

【刘彻:迁徙豪富遏制土地兼并,启用完善后的科举制,就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刘彻想到秦念就这两个问题提出的办法。

土地兼并一事,大汉本就有徙陵制度。

察举制的缺陷,也可以采用秦念的科举制来解决,刘彻早已将科举之事交给汲黯负责。

如此一来,亡国之患岂不是都已解决?

【秦念:你问朕,朕问谁?】

【刘彻:哼。】

刘彻这才想起秦念提出的新政都是初次施行。

作为群里最后一个皇帝,秦念当然不知道迁徙豪富与科举制能否根绝这两个亡国大患。

因为没有更后世之人来评议秦念治政的对错。

即便如此,相比确定亡国的各朝,也唯有施行新政的秦念一朝有可能延续更久。

不过刘彻还有疑问。

大汉及之后的王朝可以说是亡于土地兼并及权贵豪富垄断官场。

这秦朝既无土地兼并,才到二世,也不至于蠹虫庸官满朝,秦朝又为何二世而亡?

但刘彻几次尝试,都被天幕所阻。

“天幕应是欲将秦朝之亡国,留待始皇帝话题。”

刘彻觉得去病说得有理。

【秦念:虽说西汉自身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但终究还是亡于王莽——说起来,王莽能够顺利篡汉,还得感激你让大汉百姓相信天命论。王莽宣称是上天让他接替汉朝,伪称是刘邦显灵传国给他,可以说是你给了他篡位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