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3/3页)

嬴政没有理会李世民的致歉。

只是百家学宫已立,秦念现在又言挟书律之利。

这又是为何?

此时的咸阳学宫内,百家皆惊!

【秦念:祖龙是奠定两千年华夏政治格局的皇帝,作为新制度的先行者,没有任何前车之鉴。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挟书律利大于弊,但依旧有弊端。】

“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

如石破天惊,各朝曾骂始皇帝暴君之人,都在此刻怔然。

他们骂了这么多年的暴君,是新制度的先行者。

【嬴政:你有何改良之策?】

嬴政已经看到咸阳学宫之利。

咸阳学宫已经落成,容百家学说。

学宫内儒生最多,但儒家被秦念指出太多过错,其余百家与其争辩之时也不落下风。

咸阳令刘邦上书开民智于国有利:

百家争论各执一词,咸阳百姓分不清孰对孰错,反倒不会轻易被一家之言所欺骗。

【秦念:无论是禁止“藏诗、书、百家语者”的挟书律,还是“抑黜百家”的尊崇儒术,其目的都是统一思想。且统一思想这件事,也必须要做。】

【刘彻:你是以法家学说统一思想?】

刘彻很是不满。

挟书律与尊崇儒术都是“统一思想”。

他都没烧过百家典籍,却遭受秦念百般嘲讽。

始皇帝的挟书律却被秦念誉为“利大于弊”。

凭什么?

难道他尊崇儒术就不算先行者?

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秦念凭什么骂他始作俑者?

【秦念:依法治国是治国手段,单以法家学说治国,只要皇帝不是明君,那就直接走向亡国。】

【嬴政:……】

【刘彻:这话倒是在理。】

秦念这句话,分明就是指秦朝二世而亡与始皇帝也有关联。

能迫使秦念出此言,刘彻自是得意。

卫青向去病摇了摇头。

倘若是无谓之争,当劝陛下不要与秦念起争执。

但若是涉及治国理政,身为人臣反倒不能多言。

【李世民:秦皇又是如何统一思想?】

李世民连忙问道。

如今儒家之学的谬误为天下皆知,竟是带来许多混乱。

数日来各地上书,言民间邪说有兴起之意。

【秦念:儒家最本质的缺点是崇不存在的古,而最大的优点在于给国家树立了一个天下大同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国家,就像没有目标的行人,迷路是迟早的事。】

董仲舒又没能握住笔。

他曾一度以为既然尧舜禹之事皆为编造,则天下大同本就不存在。

故修正儒学谬误时,常常陷入茫然。

可秦念说儒学最大的优点是“天下大同”?

后世秦皇亦认可“天下大同”?

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李世民:朕不解此言。】

李世民坦率地承认自己没看懂。

统一思想就是“天下大同”?

这太过笼统,无法真正统一思想。

以秦念的才能,她的统一思想绝对不会如此简单。

【秦念:统一思想的第一步,是为国人树立共同的目标:国家强盛、百姓富足、政治廉明、天下为公。】

【李世民:?】

李世民依旧不解。

这“天下为公”,分明就出自儒家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儒家以此为目标却错在崇古,古时并无天下大同。

如此一来,儒家实现天下大同的治政思想就都不可信。

秦念又如何让百姓相信,这一目标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