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第2/3页)

宋明时期就是土地私有,不再有按年龄授田之说。

但无论是否理解,对于后世秦皇所说的税赋制度及分田之法,各朝底层农民都愿意接受。

尤其是按田亩征收赋税!

【朱元璋:秦皇一朝,亦有农户之说?】

因“太医世袭”致使皇帝短寿一事,朱元璋已经对世袭户籍产生抗拒。

当然,他也清楚以秦念的性格,断然不会沿用本朝的户籍制度。

【秦念:户籍分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在城镇购买房屋,自动转为城户,土地收归国有,不必再交农税。无房的城户可申请转为农户,迁去有余地的农村。】

【朱元璋:城墙之内的房屋为城镇房屋?】

朱元璋看出这城户政策亦有限制豪富兼并土地之效。

但若是以城墙内外进行区分,阅读大量请罪书的朱元璋已经想到如何钻空子。

只需将房屋建在城墙外围,即可装作是农户。

地方豪强也不必一定要去城镇买房,在乡间修筑宅院,又何必入城?

【秦念:国家划定交通便利的区域为城市,覆盖面积不再用于耕种。其上的住房全部视为城镇房屋,需要按面积每年缴纳房产税,一定面积内可免税。购买多套房屋累积计算面积,面积越大,房产税会呈阶梯式增长。】

【朱元璋:后世之人应不会愿意成为城户。】

朱元璋看懵了。

按秦念这个算法,当农户远胜城户,何必非要在城镇购买房屋?

【秦念:农村房屋只允许盖在政府批示的宅基地上,不得侵占耕地,且有面积限制,违规不仅重罚甚至会入刑。城户没有限制,想买多大的房子都行,但拖欠房产税两年就会被政府拍卖房屋,价高者得。】

【朱元璋:原来如此。】

朱元璋算是看明白了,秦念这是在逼迫权贵豪富入城。

城房允许“一定面积内免税”,这应是照顾工匠和小商贩等,这些人不必每年交房产税。

农房有面积限制,若有权贵豪富胆敢于农村违规建房,轻易就可查处。

【赵匡胤:若有豪富让奴仆伪装为农户获取土地,亦或以债务迫使农户的子女将土地租赁给他,又当如何?】

赵匡胤早就发现这一问题。

但朱元璋先问户籍一事,故而赵匡胤等此问结束之后才加以询问。

【秦念:一、后世只允许奴隶转民,不允许卖身为奴,活不下去可以找官府,官府会安排工资不高但足以活口的工作;二、只有继承遗产才需要继承债务,父母债务多于遗产,子女可放弃继承。】

【赵匡胤:若是有人欠债不还,又当如何?】

【秦念:债权人不得以任何私刑追债,应申请官府强制拿债务人农村住房、土地和生存必需品之外的财产抵债。可多次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怎么都还不上——借钱出去就要考虑对方有还不起的风险。】

【赵匡胤:此话有理。】

赵匡胤只觉豁然开朗。

防止权贵豪富私蓄家奴兼并土地的最佳方式,实则就是保障底层百姓的生存所需。

若遇到天灾,官府应以工代赈。

若百姓将土地租赁出去,无地又无收入,也可以受政府雇佣以力役赚钱。

何需卖身为奴?

【刘彻:后世异族奴隶很多?】

刘彻惊疑不定。

秦念时期,西、北皆敌,东面为海,唯有南方可去。

就这样,秦念居然还能严格限制本族奴隶?

【秦念:这倒不是。后世人口太多,不能引入太多异族奴隶。】

嘉庆年间,华夏人口都奔四亿去了。

秦念估摸着就算是改朝换代会失去很多人口,也不会低于三亿。

就这个人口总量,以她的人设肯定不会再引入太多异族奴隶。

【刘彻:……】

看到刘彻突然的沉默,秦念想了一会才意识到他究竟是在问什么。

这实际上问的是禁止卖身为奴后,奴隶数量不足。

这个同事的扮演很符合封建主的人设。

【秦念:后世权贵豪富若是需要人服侍,可以签合同雇佣百姓,按日或按月给付工资。这种雇佣属于服务业,双方都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雇主囚禁或伤害雇工按律法处置。】

【刘彻:竟是如此!】

如此一来,权贵豪富则难以蓄养忠仆私兵。

想必这才是秦念的目的。

刘彻越想就越觉此道可行!

【秦念: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还应不断降低农税。等到商税完全覆盖农税还有富余时,农税就该变成农补。】

【刘彻:农补?】

因天幕之故,刘彻“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正是因为理解,故而不敢置信。

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