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3页)

【刘彻:……】

刘彻沉默,不是因为找不出始皇帝的其他过错。

始皇帝不立太子就是明显的过错。

但就像刘彻不能指责始皇帝大修陵寝——因为大修陵寝这种事,他也干了。

也不能指责始皇帝求长生,毕竟他不但也求长生,甚至还因笃信巫蛊之术引发巫蛊之祸,牵连全国,死者数万人。

不立太子同样不能指责,因为自己虽然立了太子,但改立,且改立的是八岁的太子。

他若是拿这件事指责始皇帝,秦念必然会先讥讽他。

【秦念:你这是老实了?】

【刘彻:……】

秦念挑衅刘彻当然是在垫话。

但很可惜,这次刘彻居然没有接话。

秦念重新捋了一遍,发现与求长生、严刑峻法、焚书坑儒、徭役赋税、大兴土木相关的过错已经提及。

真要论始皇帝的过错,那就只剩下不立太子,给了胡亥矫诏的机会。

但在立太子这件事上,这九个常驻皇帝里,恐怕只有刘秀有资格指责始皇帝。

其他人在这方面都有点问题。

而刘秀相当谨慎,与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鲜少出言。

秦念以为只能自己主动提太子这事时,就看到祖龙主动发问。

【嬴政:朕当以何人为太子?】

见刘彻不语,嬴政就知自己的过错仅止于此。

那就只剩下一个过错——胡亥矫诏登基。

此前刘秀言及扶苏为方士求情,故而被贬去上郡监军蒙恬,此后胡亥矫诏,将其赐死。

嬴政知道自己必是未立扶苏为太子,扶苏才会以为自己被厌弃,因此自尽。

可见扶苏不适合成为储君。

【秦念:公子高不应在候选人之列。】

【嬴政:为何?】

【秦念:因为对于扶苏胡亥以外的其他公子公主,史书只记录了他们是怎么被杀的,我无从得知谁更适合当太子,但祖龙有可能因为偏爱我而选择公子高。】

【嬴政:无需如此。】

嬴政不觉因偏爱秦念,而择高为太子有何不可。

更不能因偏爱秦念,就让高与储君无缘。

【秦念:祖龙,这是我的请求。】

秦念早就想要改变各朝选太子的方式。

当然不能因为人设问题,就让公子高成为大秦太子。

何况在她看来,公子高视至亲重于自身,实在不适合当皇帝。

【嬴政:……可。】

公子高默然。

他知道以陛下对秦念的喜爱,只要她出言请求,自己极有可能成为太子。

现在却因秦念的请求,自己反而与储君之位再无瓜葛。

但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

能为妻儿子女主动赴死,比起自身,他更在意家人。

包括秦念这个不知道多少代以后的后人。

【秦念:在选择太子上,应该让公子公主入各级官学就读,体验科举选官的全过程,甚至去地方就任官职。这个流程走一遍,祖龙就知道谁更适合当太子。】

【嬴政:善。】

【武曌:公主亦当为候选?】

武曌不是反对此事,她的太子就是太平。

但太平是因其四个兄长尽皆无能,才被立为皇储。

始皇帝子嗣众多,秦念却将公主也列入候选,其意义显然不同。

武曌认为此言不能一笔带过。

应让秦念详细说明,其余各朝才更有可能考虑以公主为储君。

【秦念:太子之位本就该有能者居之,朕若是公主,难道还有皇子比朕更适合当太子?】

【武曌:秦皇所言极是!】

各朝看着秦念如此张狂的言语,竟是无人能反驳。

就连刘彻,在想到若秦念是自己的子嗣时,都下意识认可她应为太子。

【秦念:朕这一朝,男女可以分到同样面积的土地,也都可以成为户主,男可嫁女可娶,有平等的继承权与赡养父母的义务。阴阳平衡,所以国力为各朝中最强。】

秦念也看出武曌想要强调公主的继承权。

那她就再助力一把。

各朝不可能因为她这句话,就让女子获得平等的地位。

但这话可以成为各朝女子努力的方向。

从天幕设定来说,民心居首、国力第一的皇帝说出的这句话,也能成为各朝女子争取权利的大义——

阴阳平衡以强国力。

【武曌:朕若早日看到此言……如今也不晚,谢秦皇!】

武曌笑容满面。

许多女子可能还不知道秦念这句话的重要性。

但无妨。

终有一日,天下皆知。

【朱元璋:为何是各级官学?既然各级官学以国学为最,应在国学就读才是。】

朱元璋很是不解。

新科举制已经开始试点,朱元璋清楚乡学的老师能力极差,如何能够教导皇子……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