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4页)
面对他们的疑惑,江小娥只是道:“这些都是我从其他地方听来的,具体行不行我也不敢保证。”
江东阳在边上搭腔,“都说了试一试,先尝试一年,要是行自然好,要是不行无非也就是白折腾一年,一年光景而已,赌得起。”
江堂伯这会都顾不上手里的东西了,他面带期翼着,“大队长,要不咱们试试?其实也用不上一年的时间……”
不管是养鱼还是养猪,都不用一年的时间确认。
猪和鱼都有成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就能分辨出有没有效果,“养螺需要时间,但地里扒拉一些也能捡不少,咱们可以先从地里找,要是效果真不成就按小娥说得在浅水池养一些,这东西好养,弄些小崽子不管它过不了多久能发一堆。”
马大队长没马上应声,他伸手摸了摸挂在腰间的旱烟杆子,刚想拿起时就听到江东阳轻轻咳嗽两声,像是想起了什么又马上放开手。
几秒后,他咬着牙道:“老江,这活我就交给你来办,就听小娥说得试一试,要是能行就能改善咱们大队的生活条件,要是不行也省得我们一直惦记着。”
“我来办?”江堂伯一脸诧异,还带着些惊喜。
“对。”马大队长很坚定地道:“等年后抓来小猪,养猪的活就交给你了,一天多给你两个工分,捡螺蛳的事也交给你。”
江堂伯脸上的笑都快遮不住了,整个大队最轻松的活中就有养猪。
每天就是喂喂猪草打理下猪圈,平日里就没其他活了,虽然也有养死的风险,但只要不是因为养猪人的失误,大队也只能自认倒霉。
所以谁都惦记这个活,可也不是谁都能惦记上。
这些年养猪的活都是交给马大队长的侄媳妇,一干就干了好些年。
他按捺着狂喜假模假样说了一句,“这不好吧,养猪的活不是你侄媳妇……”
“我是大队长我说得算。”马大队长心里门清得很,小娥出得主意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其实要说血缘关系,就算表示他应该也是表示给老屋那边。
但谁让江老头江老太和江湛生这一房的关系差。
再来就江老太那样的性子,他还真不敢把大队最宝贝的“财产”交给她来照料。
东阳堂伯就不一样。
两家关系好,人也本分能干。
要真的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什么事,他们还能直接找小娥求助,说不准还能多帮着出出主意,“这事就按我说的办,每天按八个工分,我侄媳妇那边我会去说,这事你不用操心。”
要是小娥说得那些都能办成,他还怕不好安排侄媳妇的工种?
到时候还能多上好几个活,养鱼的活、看着水库的活,还要捞鱼、养殖螺蛳……
马大队长越想越兴奋。
虽然这些活不能像城里那样月月拿工分,但分的活越多代表他们大队的创收越高,年底每家每户都能多分上一些。
这么想着,他实在是坐不住了,“小娥东阳,那就麻烦你们帮我打听打听养鱼的事,我也去公社找人商量一下,那我就……”
“没事,你有事就先去忙。”江东阳连忙说着。
“那行。”马大队长确实也着急,一开始还想着水库除了能灌溉好像也没其他能做,但随着小娥说得那些话,他越想越觉得水库要是好好利用起来,说不准不比养蜂来得差。
这么一想,哪里还坐得住,他道:“这样,你们肯定还得在这待几天,等你们回去前我请你们到我家吃顿饭,你婶子烧得鸭子特别香。”
“成啊。”江东阳哪里不答应下来的,后悔没把儿子带上了,不然也能跟着混上一顿大餐。
马大队长跟着又说了几句,然后急急忙忙就离开了。
见人离开,江堂伯确定人走远后,这才将院门给关上,回到两兄妹身边小声道:“他们要是去水库的话,咱们之前的事不会被发现吧?”
“不会。”江东阳说得肯定,“谁不知道水库里的鱼难捞,再说也没人知道里面有多少鱼,谁又知道会不会少?反正我们以后别打水库的主意就是了。”
江堂伯点了点头,笑着道:“不打了,够了呢。”
被拦住的后院里就晒了不少鱼干,再加上换出去了不少,他是真觉得够了。
他跟着道:“要是水库真能养鱼可就好了。”
“养是能养,就看公社那边愿不愿意出力。”江小娥看着水库的方向,那边只见到一座山峰,她第一笔收入就是从水库里来的,这次会提起也有想回报的意思。
而且不好好利用起来,真的挺浪费的。
江东阳没听懂,“公社愿不愿意出力?”
江小娥点了点头,“养鱼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养殖方法二是鱼苗,这些凭大队长的人脉很难弄到,但要是公社愿意出面就不同了,如果公社愿意帮忙,想发展起来不难,但如果他们不愿意,估计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