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接到任务的当天晚上, 江小娥就回家说了这件事儿,并将属于自己的家务活给外包了出去。

他们家的家务活都是六个兄弟姐妹轮流来做,爸和何阿姨不用操心这些杂务活, 但家里的日常开销却是由他们俩来承担。

可以说是一个很良好的分配方式吧。

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活计,谁也不会推托。

江小娥这次担了制作人中的主要位置,家里的活计怕是顾不上了,所以她干脆外包出去。

一个月干活的时间大概有六七天, 她直接以每天一角五分外包给了南阳和小杨采,差辈的两个人兴奋得不得了,昨晚还睡在一块,大半夜都能听到从他们房间里传来的嬉笑声, 好像是在商量有了钱之后该怎么花。

家里的活计安排好, 江小娥便将全部心思搁在了厂子里。

开会那天其实并没有说太多的事,骆工当场宣布了同时制作两台拖拉机的决定后, 便公布了这次制作的成员, 以及每个人的位置。

而分配给她的位置,让他有些意外却又没有那么意外。

这次制造的总人数一共有六十七人, 全部划分为三个大组。

第一大组为零部件制造, 共有二十人。

第二大组为车架和底盘制造, 共有十八人。

第三大组为核心部件制造,共有二十九人。

这六十七个人中, 也不是每个人就只有一个任务,即使分配了两个任务, 也是分前期和后期, 错开着来不会互相影响。

让江小娥有些意外的是,她被分配到了第二个大组,车架和底盘的制作, 从字面上就能猜出这个大组主要负责的种类。

当然真说起来,其实也并不意外。

因为在维修摩托车的那七天,除了对两个核心部件的改良之外,她所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焊接和打磨,这一点用眼睛去看就知道了。

除了边斗之外,整个车身主体都是她从无到有焊接打磨出来的,任谁看着就跟新车似的,她可以很自信地说,没有一个人能挑出毛病。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她被分配到了第二大组。

江小娥之所以是那个“幸运儿”,并不是说她整体负责第二个大组,哪怕有意无意展露出一些能耐,但也还没到这种程度。

厂子里的第一个大项目,重要性就不用说了。

她一个刚进厂的年轻同志,哪怕维修好一台摩托车,也不足以服众。

她倒不觉得有什么,她现在本身缺的就是时间,而她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向所有人证明中!

六十七个技术工中,除了骆工之外还有五个大师傅。

六级车工刘志明,八级钳工郑文华,八级焊工张福顺以及两名研发人员。

而负责第二大组的领队,就是八级焊工张富顺,他将是第二大组的整体负责人,也是负责整个车架的制造。

而他手下的十七个人又分为三个小组。

江小娥就是第二大组的其中一个小组长,主要负责横梁连接与焊接,手下分有四个成员。

在这么重要的任务中能混个小组长,已经能感受到骆工对她的看重,原先说的考核也只是让她过来搭把手而已,要不是表现得让人惊奇,她应该也就是一个普通成员。

说来还有另外一件让她有些惊讶的事,这六十七个人并不是厂子里所有的工人,而是技术工或者是研发人员。

也可以说是整个拖拉机厂的核心成员。

在这些成员当中,除了她之外,她还发现了另外两位女同志。

她会觉得惊讶,是因为在这个年代的技术工种中女同志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在职业机械学校,她的班级就她一个女性,甚至机械班除了她之外找不出第二个女学生。

而这段时间她去的工厂也不少,不管是机械厂还是南城的活塞厂,哪怕有女性的存在,但基本上干的都是一些边角之类的活计,真正以姓称为“某工” 的女性她还没见到一个。

现在却在拖拉机厂看到了。

还是那一句话,六十七个人都是核心成员,所以另外两个女同志在某个领域上肯定也特别出色,要不然也不会进入这个项目组。

只可惜她们并不在第二大组,要不然她一定会借着工作的机会和她们认识认识。

不过没关系,在一个厂子总有接触到的时候。

成员都说定下来,这边也开始忙活了起来,同时间拖拉机厂还传出了另外一个大消息。

招工开始了!

拖拉机厂成立后第一次招工,招工人数还不少,消息放出去的当天门外就人山人海,有来参加招工考试的也有来凑热闹的,江东阳就是其中一个。

厂外那么热闹,在厂内的江小娥倒没听到什么动静,他们小组干活的地方是在六号车间,此时张福顺正带领着大家互相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