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博弈(三)(第2/3页)

纸张伴着墨香,在夏日里散发着热烘烘的暖意。

而那一腔热血的钱知府,则葬身在他乡的冰窟之中。

桐州是一座危机四伏、暗阱遍布的高山。

他要识遍所有陷阱,才好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

乐无涯出神片刻,便将条陈搁下,重新拿起卫逸仙送来的军籍黄册。

事要一件件办。

饭要一口口吃。

军册上,登载的是在籍军人的信息,以此为依据,收受赋税,发放军饷,其上信息甚多,详列了姓名、年龄、丁口、籍贯等信息,内容芜杂不堪,字细如米,一眼望去,简直令人头晕目眩。

乐无涯的目光落在其上,逡巡如电。

片刻后,他便在那蝇头小字中准确地圈出了一处错漏来。

……如果这位军册中的老人还健在的话,今年高龄该是一百六十多岁,堪称人瑞中的人瑞了。

他正忙着将所有信息可疑的军户一一圈出,便见秦星钺满面春光地从外面探了个脑袋进来。

乐无涯拿余光一瞥他,笑道:“干什么偷偷摸摸的?”

说罢,他又信手一圈,将一个十二年间连诞十五子的奇人轻轻松松地揪了出来。

秦星钺话音带笑:“大人,上京来人啦!”

紧跟着,秦星钺的脑袋下面,探出了姜鹤那张面无表情的脸。

他用这极不庄重的姿态庄重道:“闻人大人,久别了。”

乐无涯眼前一亮,跳起身来,一手一个,把那两个小子抓进了屋来:“坐坐坐!”

姜鹤见乐无涯神采飞扬,殊无颓靡之态,便老成地点了点头:“果如六皇子所言。”

“他在背地里说我什么坏话?”

姜鹤老实道:“六皇子说,‘桐州虽然是龙潭虎穴,闻人先生至此,却如龙入天,如凤还巢,虽累犹乐,虽苦犹甜。’”

有人竟能如此懂他,乐无涯不由心花怒放,眼睛向下一瞄,见他前胸鼓鼓囊囊,便不客气地伸手去扒:“他又叫你带了什么好东西给我?”

姜鹤被他扒了个衣衫皆乱,胸中却慢慢升腾起一股热意。

……闻人大人与在南亭时相比,活泼放肆了许多。

他实在很喜欢他这个样子。

当年,与小将军扮作商客时,他揣了几个肉烧饼回客栈,小将军半夜看兵书看得饥火上升,闻到香味,就是这么扑上来搜他的身的。

乐无涯从他怀中搜到了一个薄薄的蓝皮包袱,翻出一看,是一本书,名唤《抚摇光》。

他抚摸着书皮,自言自语道:“‘摇光者,资粮万物者也。’”

姜鹤:“……”咦,怎么和六皇子讲一样的话?

正好这一句他始终背不熟,姜鹤索性跳过了这句:“这是六皇子写的书,是有关天文历法、四时农令的。六皇子说,依此观天,能掌握农时,推算出日躔月离,据说是算得要比前朝的历书要准确得多……”

乐无涯嘴角噙起笑意。

他就知道,这小子素来务实,就连信道教,都要挑能结婚成家的信,一点儿都不忘给自己留后路。

这么一个人,他喜爱观星看天,又岂止是观星辰、赏风月而已?

注视着《抚摇光》三字,乐无涯心念微动,想起了一件旧事。

……

年少的项知节曾问他:“老师,天上星星,你喜欢,哪一颗?”

乐无涯同他调笑:“怎么?你能摘一颗给我?”

项知节想一想,答说:“现在,还不行。”

乐无涯想逗着他多说两句话:“有没有让小孩儿的结巴转好的星星呢?若是真有,我就最喜欢那个,得天天求、夜夜拜才是。”

项知节被他调笑得满面绯红,转过头去,努力扳正话题:“听闻,老师在军中时,曾设天狼营……‘天狼’乃、乃是星宿之一……晋代历法书上有言,‘狼为野将,主侵掠’……”

闻言,乐无涯出了神。

当初,为天狼营命名时,他曾愿如《九歌》所言,“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没想到他自己才是那匹侵掠如火、危害四方的“狼”。

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乐无涯便不愿再思及“天狼”二字。

但他的血脉中,仍然横流着赫连家不甘平庸、以杀止战的热血。

他的脑袋里,是乐家一手培养出的戍民安邦、经世致用的思想。

即使遭受重创,他又怎能轻忘?

乐无涯抬头望天,恰好看到天边破军星熠熠生光,喃喃道:“风急战声惊,破军星正明。愿为千载柱,证此不移心。”

项知节愣愣地望向他,半晌后才温柔笑道:“老师好志向。”

乐无涯:“就夸吧你,小马屁精。这么首打油诗,能看出什么来?”

项知节含笑道:“看出老师……有破军星风范,敢为天下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