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父心(二)
一场和平温馨的家宴,直至子夜方散。
凌晨时分,正是霜华伴月明、北斗悬阑干的时候,闻人雄却悄然起了身,装裹严整,提了一盏风灯,向后门而去。
管家老米则早早套好了马车,等着老爷上车。
他把时间掐算得极好。
这个时辰出发,到了城门口,应该正好能赶上解禁开城。
闻人雄裹着皮袍、披星戴月地走到后门处时,一个人影静静从阴影处转出,吓了他一大跳。
待认清来人面貌,他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爽朗地一笑:“明先生,怎么起得这样早?”
闻人约低着头,答得很恭敬认真:“早起晨读。”
听他这样回答,闻人雄一愣,思绪不受控地向过往飘去,飘到了阿约的小时候。
小小的一个人,还没有凳子高,坐在人来人往的米铺里,埋着脑袋,一味钻研书本。
那时候,娘子还在,闻人雄还年轻,没经过什么大事,认为凭他的家资,只要天公能作美、小子不败家、饥民不闹事、官府少压榨,保闻人约吃一生一世的白米饭是绝没问题的。
晓得人生多艰、满心期盼着儿子踏上一条更平稳的青云路,那已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闻人雄走到他后面,笑嘻嘻地拿胡子蹭他的脸,故意扰他的清净:“小阿约,干什么呢?”
闻人约天生一副好脾气,被扎疼了也不恼:“读书。”
闻人雄逗他:“这么用功,是为着什么呀?”
“唔……”闻人约把这当做了一道考题,细想之后,妥善作答,“为天地,为公心,为黎元。”
闻人雄摸了摸后脑勺:“……?”
他是读过几本书的,尤其擅长算数,但在做文章上,堪称有眼如盲。
闻人约知道父亲不大能理解,便小大人似的转向他,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是为了像阿爹这样的好人,口袋有钱,库有余粮,还有闲心跑来和儿子玩耍。”
当时的闻人雄哈哈大笑,想这小嘴儿叭叭的还挺能说。
如今,想起过往种种,闻人雄胸口一股热气混合着酸涩气徐徐上涌,不觉道:“我儿子以前也同明先生一般刻苦……”
话一出口,他方才察觉不妥,忙道:“嗨,瞧我说的什么话!”
闻人约察觉到了父亲的窘迫,无比自然地接过了他的话头,替他化解尴尬:“老太爷,这就要走了?今日上元……该是团圆之日的。”
闻人雄:“正是上元节,我才不能留。”
他怕闻人约不能理解,便解释道:“每逢节庆,迎来送往的事情最多。我昨晚到了桐州的消息,自打我进城大概就传开了,八成今日就会有人登门送礼。我只要在此,便是给了旁人一个现成的借口:知府大人家的老太爷嘛,大老远来的,总要意思意思,是不?”
“这礼自是不能收,人情都是要还的,尤其是你们老爷如今这个位置,他没个撑腰的,真要是被人拿了把柄,那就真的难上加难。”
“可要是不收……咳,不怕明先生你笑话,我是做生意的,总有那么点儿贪财的恶习,见了好东西,若是拿不到手,这心里呀就跟猫爪子挠似的,现下正好,眼不见,心就不烦了。”
说到这里,闻人雄自嘲地笑道:“我这当爹的,是帮不上他什么了,只要别拖后腿,就算好样的。明先生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闻人约默然无语。
他都知道的。
若不是他懂得父亲的心思,他也不会特意在此等待了。
他递来一个余温犹存的食盒:“汤圆,花生馅的。您大早上赶路,吃口热乎的。”
“哟!”闻人雄笑了起来,“不怕你笑话,我这老头儿,最喜欢花生馅的了,自从阿……你们老爷走了,我就懒得弄这一口了,又要磨,又要搓,怪麻烦的。”
闻人约不动声色:“巧了,这是闻人知府亲手包的,说是叫我们试试他的手艺。我尝着真是不错,没想到是沾了老太爷的光了。”
闻人雄与他两两对望,心中的笑抑制不住地涌到面上来,笑得直牵动了半张脸的皱纹。
不知怎的,在飞黄腾达、荣任知府的儿子跟前,闻人雄总是束手束脚地不自由。
他也说不清为着什么。
明明和儿子的举止气度相差无几,闻人雄却总感觉是和一个陌生人同桌饮宴,从内到外地透着不自在。
在明举人跟前,他反倒能够轻松自如地谈笑。
“明先生,咱们不是初见,我瞧你亲切得很,就不同你客气了。”闻人雄接过食盒,温和道,“不知能否劳烦你一件事?”
“您说。”
闻人雄凑近了他一些:“他……阿约,是不是总被人欺负啊?”
闻人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