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父心(一)

闻人雄,单看名字,称一句英伟雄壮不为过。

本人亦有景族血脉,又生得高大威猛,颇有一方霸主的气度。

然而,闻人雄天生一副英雄相,偏天生长了一副软心肠。

至于早逝的闻人夫人,也不是什么刚强女子。

按闻人约的说法,他们一家三口摆在一起,就是三只好脾气的面人。

只是因为要外出经商,闻人家脾气最刚硬的,也就数闻人雄了。

如今,闻人雄顶天立地地坐在马车里,掏出绢子,擦了擦额头上的薄汗,撩开风帘,斯文询问:“老米,啥时能到?”

管家老米瞧一眼天色:“老爷,心急了?不慌不慌,已经看见城门了,再来几鞭子的事儿。”

闻人雄吹了冷风,胸中的紧张之情略微消散了些:“别打那马。老家伙啦,和阿约前后脚生的,就比他小三岁,这么大年纪了,还叫它出远门……唉。”

老米听着闻人雄絮叨,忍不住取笑道:“老爷这可不是心软过头了?又急着见少爷,还舍不得马。”

闻人雄认真告诫道:“老米,人后叫叫无所谓,人前就莫叫他少爷了。阿约现下是知府老爷,少爷长少爷短地叫他,被别人听见了,还以为咱们家没个规矩。”

老米笑道:“好!”

闻人雄放下风帘,闭上眼睛练他的养气功夫。

说话间,他们距离城门又近了不少。

老米见有三个披红挂彩的笼子放在城门边,一群百姓围在近前,不晓得在做些什么,不禁好奇道:“老爷,你瞧瞧,前面在干什么?老米跟着老爷走南闯北这么些年,还不晓得放三个花笼子在城门边是个什么风俗呢。”

闻人雄没有回答,自顾自想他的心事。

儿子太争气了。

争气得简直叫他害怕。

当初,他花了半副身家赈灾,无非是想让儿子放个教谕,或者当个县丞。

他太知道自家宝贝儿子的斤两,就是个刀笔吏或者教书匠的料,能吃上一碗官家饭,每天写写公报、抄抄文书,便是莫大的福气了。

结果,儿子直接给放了个七品县令,扔到大虞和景族两国边陲吃苦去了。

闻人雄是走过南闯过北的,见识广大,自然知道肥差、美差,是轮不到一个靠捐官上位的商家之子头上的。

他绝不是掉进福窝里了。

闻人雄坐在家里,唉声叹气,连素日里最爱的茶都品不出香来了。

谁想,不过两年光景,一记晴天霹雳落在了他脑门上。

自从自家儿子一跃成为桐州知府的消息传来那天,闻人雄便像是一脚踩进了云里,腾云驾雾似的,又欣喜、又惶恐。

那可是知府老爷啊。

就连本府的老爷,他都没能搭上过几句话!

后来,有个年轻的举人老爷来了他家,同他说了很多体己话。

那人脾性温和,叫人一望就心生好感。

这么一个练达又出色的人尖子,居然能甘心跟在儿子身边,任他驱使?

那他的阿约,受了这几年的磋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闻人雄心里惴惴的。

但随着马车辘辘前进,最爱说话的老米却不吭声了。

闻人雄觉出异常,便再次掀开车帘:“怎么……”

他的话噎在了喉咙里。

他看到了老米所说的、那三个挂着彩绸的笼子。

笼子里不是什么祭祀之物,而是三个枷号着的大活人,脸上的伤势甚是严重,像是三个稀烂肿胀的猪头。

闻人雄叫停了马车,跳下车来,走近观视。

城阙上贴着一张告示。

告示的内容相当通俗易懂。

“笼内有倭寇三名,爬墙入城,杀人不得,被捉在此处。请各位乡亲有序观赏,不许吐痰,不许掷菜,不许伤人性命。旁有赶猪长棍,每人可杵一记,不可将长棍取走自用;另备土沙一筐,每人可扬一把,不许多取多拿。”

闻人雄:“……”

笼中三名倭寇蔫头耷脑,死样活气。

当他们被兜头泼了滚水、惨叫着坠下城墙时,便存了死志。

他们断没想到还有如此阴损的后招。

当然,他们也存了反咬一口的心思,想装作被诬陷的平民,喊几句冤。

没想到乐无涯下手格外阴毒,在把他们拉出来示众前,一人给他们灌了几口开水,硬生生封了他们的嘴。

乐无涯不会放出去几张阴毒的嘴巴,败坏自己的名声。

事已至此,这三人想要摆出一副心如死灰的认命样子,却每每因为被百姓们连捅带骂,心火被一次次逗得死灰复燃。

有人没忍住,在被险些一棒子杵到眼睛时,惊骇愤怒之下,含含糊糊地吐出了一串诅咒的倭语。

这下,老百姓们更起劲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