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风起(三)(第2/3页)

且他着重提了先帝。

要求各地官员进献珠宝,是先帝的要求。

他到底给皇上留了三分薄面。

张粤简直不敢置信,庾侍郎竟会当着满朝官员叫破此事,大惊大怒之余,胡须都颤抖起来:“你……!庾秀群,你拿如此陈年旧案出来说嘴,难道是在说先帝案断有误,查察不明?”

放在平时,庾侍郎这等性情温糯的文官,被人扣上了一顶如此厉害的大帽子,就算不退避三舍,胆气必然也要先弱上三分。

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昨夜,耿尚书撑着病体,找到他家,请他务必要将此折当堂启奏。

他说,张粤要转移书画,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现今书画被当街劫走,遗失的书画名单已经为顺天府尹所知,显然是天要亡他。

这时候,正是庾侍郎这等年轻人趁势而为、激浊扬清的好时机!

庾侍郎被夸得很不好意思。

他只是不愿皇上被奸人蒙蔽,坏了百年声名。

他身为人臣,理当忠君,宁效魏玄成,不做乐有缺!

胆气既壮,他的语气中竟多了几分决绝之意,声音愈发高亢嘹亮:“此案确已定谳。但是前不久,波澜又生!黄州宣县上报案件,说有强人伪造身份路引,劫掠焚烧了一处山间佛寺,为人所擒,其罪当斩、然而,在这佛寺中,竟藏有当年黄州案中一名饶姓书画商的账本,据账本记录,饶家书画铺的书画来历十分明白,且有官行鉴定,饶某所藏书画,尽皆为真。”

“臣查阅了库中的黄州假宝案卷,饶某同样涉案其中,献上的书画中,十图五假。微臣不禁生疑:他何以胆大狂悖至此,官府索图,他手上明明有真,偏要献假?”

“就在昨日,上京突发当街盗抢大案,张太常丢失了五幅私藏书画,当铺票据上记载分明,分别是张本之的《竹林七贤图》、赵雪梅的《秋水孤》等五幅,恰与黄州案中饶某造假的五幅书画一一对应,分毫不差!”

庾秀群撩袍拜倒:“此案牵涉当朝命官,且历时已久,线索难寻,仅由刑部独审,恐有偏颇之嫌;若交三法司会审,则可集众司之智,使案情水落石出!”

“请皇上明鉴!”

列于文官之首的项知允微微偏头。

可惜他不属鸡,没办法把脑袋整个儿扭转过去,去瞧一瞧立在他身后的项知节的表情。

一切发展,目前皆如他所料。

项知允难得做一件坏事,心虚之余,别有快意。

因此,在偷眼看到皇位上的项铮面色铁青时,他不疑有他。

但他没能注意到,连皇上身侧的薛介,神色都是一言难尽,宛如被人劈面甩了个巴掌。

昨夜,六皇子进宫,确实不曾得见天颜。

但他乖乖地自己干的事情,全告诉了薛介。

皇上听到薛介回禀时,宫门已经下钥,他没办法再把项知节揪回来问个究竟,只好细问薛介道:“小六何来的这五幅图?”

薛介办事素来老练,该问的都已从项知节口中问到,流畅对答道:“六皇子说,他在户部办差时,收到了黄州知府送来的折子,说是本地宣县一间佛寺被歹人焚毁,需要拨款修缮。”

皇上微微颔首。

佛寺被焚,需得向刑部、户部、礼部分别汇报。

刑部管刑案、户部管钱、礼部管宗教,黄州知府理当一起呈送。

薛介道:“六皇子说,佛寺修缮,油水颇多,他担心地方官员虚报损耗,从中渔利,便去找人调阅了刑部的案卷、礼部的折子,想看那寺中住了多少和尚,损了多少佛像,是否真需要这么多银两修缮。但据六皇子所言,宣县一案实在蹊跷,似乎牵涉到了过去的一桩黄州旧案……”

项铮似是想到了什么,嘴角刚刚浮现出的笑容又收敛了起来。

薛介仿若不知,自顾自禀告道:“六皇子当年跟着……那位读书,听他说起过不少案件,对黄州案亦有所耳闻。当年黄州案的直接经办人就是如今的张太常,六皇子私心怀疑,宣县这案是张太常派人所为,可一时拿不准张太常为何突然拿旧事做文章,又担心张太常办事不利,导致沉渣上浮,旧案被翻,带累皇上名誉受损,便派出姜侍卫盯着张府动向。倘若张太常还要加害于人,务必暗中阻止。”

听到此处,项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那么,今日劫案……”

“这便是六皇子来请罪的缘由了。”薛介面露苦笑,“姜侍卫见张府管家前往富锦当铺取当,本意是将这几幅书画夺来,给张太常来个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能把这罪证神不知鬼不觉地湮灭掉,谁想张府管家手脚挺快,揪住他不放,姜侍卫怕露了行藏,不得已动了手,才闹出了这么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