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风暴(一)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桐州港口每日清晨卯时二刻开放,因此,这个时辰的港口码头已有零星小工穿梭往来。

大雾如幕,遮天蔽月,小工们只得用长竹竿挑起一盏盏防风灯,挂在岸边。

然而光线照亮的范围实在有限。

昏黄的灯光在雾气中晕染开来,像是染坏了的布,透出诡异的青色余晕,勉强为来往的小工照亮脚下道路,免得失足绊脚,落入水中。

小工们正各自忙碌,忽有一人惊叫起来:“谁?”

众人心下一紧,纷纷停下手中活计,循声望去:“怎么了?怎么了?”

只见一个提着灯笼、巡看海防的年轻小工正快步向前,努力将灯笼举高,试图让那微弱的光线照穿浓雾。

就在他的灯笼映出一角湿透了的黑色鞋尖时,他身后突然传来噗的一声——一只刚挂好不久的灯笼无端落了下来。

少了这点光芒,那只鞋从小工的视线里骤然消失了。

众人被声音吸引,纷纷望向燃烧起来的灯笼。

待年轻小工回过头,再想看个究竟时,那处已然空无一人,唯余遍地水痕,蜿蜒如蛇。

码头上埋怨声响成一片。

“谁呀,挂个灯笼都挂不稳当!”

“就是灯笼烧了不要钱呐?”

“到底瞧见什么了,说话呀?”

在嘈杂声中,年轻小工自言自语:“奇怪……”

刚才光线昏暗,他实在分辨不清,但他感觉自己的确是瞧见有什么东西爬上了岸来。

……难道是水鬼趁着雾色上岸了?

这个念头把年轻小工吓了一跳。

他念叨了两句“有怪莫怪”,掉头就走。

不过向回走了两步,年轻小工的脚尖突然踢到了一样尖锐的硬物。

他以为是码头上常见的杂物,未曾细想,只怕绊着旁人,便抬起一脚,将那东西踢入了海中。

若是他肯举着灯笼细看,便会发现,那是一只寒光闪闪的手镖。

正是这只从暗中飞出的手镖,割断了灯笼上端的线绳,为险些暴露行迹的同伙争取了宝贵的逃离时间。

十几条湿淋淋的黑影,宛若从深海中爬出的水鬼,在犹如涨潮的浓雾间,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市肆之中。

他们高抬脚、轻落步,步伐落在沾满露水的青石板上,发出的细微声响也被翻卷如龙的雾气尽数吞没,仿佛从未存在过。

其中一组人马,悄然潜伏到了一家豆腐坊门口。

磨豆腐需得早起,小夫妻俩早已上工。

妻子把泡了一夜的黄豆舀起,颗颗豆子饱满油润,在油灯下泛着微光。

她轻轻将豆子撒入磨眼,嘱咐道:“今天多磨些。听说码头这两天要来新船,工人起得早,生意肯定好。”

丈夫是个沉默寡言的,只“哎”了一声,便卖力地推转起石磨来。

妻子笑了笑,一边顺着他推磨的节奏添豆,一边撩起脖子上挂着的汗巾,为他擦去了额头的汗珠。

磨盘转动的声响伴着豆香弥漫,整个豆腐坊笼罩在一片安宁美好的氛围之中。

而门外蹲守的不速之客,一人望风,另一人则看中了豆腐坊外堆着的一堆杂物。

他从怀中掏出用避水纸包裹的火石,凌空打了两下,干燥的火石瞬间迸出了几点火星。

他嘴角刚露出一丝得意的笑意,就被人从后头一把捂住了嘴。

另一个鬼魅似的身影悄然而至,照着他的脑袋就是一记闷棍。

在这位不速之客直挺挺地昏厥过去之前,他眼角余光里瞥见了同伴——那人已经倒在血泊中,喉管被割断,鲜血直染红了青石板。

待将这个放火未遂的犯人放倒,动手的二人对视一眼,默契地分头行动。

一人迅速把犯人拖入浓雾深处,另一人则接过犯人手中的火石,快步冲向远处的一处货栈。

货栈旁堆着一垛用油布苫着的、疑似是货物的东西。

但油布一掀,里头赫然是几口破烂的木箱子,箱中堆着的,则全是浇了火油的稻草。

那人毫不犹豫地引燃了这堆绝佳的助燃物。

刹那间,橙红色的火苗腾空而起,直冲天际,映亮了这人的面孔。

……是府兵鲁明。

他把从怀里取出一面小铜锣,用火石敲打着锣面,声震四野。

他扯着喉咙大叫起来:“着火了!快救火啊!”

这处的火势奇猛无比,浓烟滚滚,很快惊动了整条街的人。

其他几队放火的人,有的还未找到合适的下手地点,有的刚点燃火苗,火势尚未蔓延开来,此事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惊得一愣:

谁动的手?怎么着得那么快?

然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城中制造混乱,既然火已燃起,任务也算完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