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拨云(一)(第2/3页)
乐无涯转念一想,将两个并排的坑合并成了一处宽敞的墓穴。
因为生前饿了太久,他们的墓坑很好挖。
这对薄薄的母子被仰躺着摆在一处,身上落着薄薄的、轻霜似的月光。
乐无涯把他们的手交握在一处,轻声说:“回家了。”
在一层层的土覆盖上去时,因为寸劲儿,那树枝咔嚓一声,从中段折断了。
乐无涯想要另换一根树枝,无奈绑得太紧,他无论如何也扯不开被藤蔓和腰带紧紧缠绕着的石片。
在反复的拉扯中,他突然停止了动作,伏于地上,狠狠一捶地面,爆发出了一阵压抑的低吼。
短暂的发泄过后,乐无涯直起腰来,恢复了常态,用牙齿咬住自己的腰带结扣,一点点将石片与树枝分离开来。
忙活完这场不大不小的工程后,乐无涯重整衣衫,拿起矿刀,跌跌撞撞地向山下走去。
山脚下,仍是火光幢幢。
乐无涯隐于暗处,倚着一棵枯树,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势,终于是瞧清了一个身影——
在一处临时搭建起的草棚边,一个青衣小帽、靴沾泥浆的男子大概是嫌棚内不够通风,太过憋闷,便钻了出来,手里擎着一盏气死风灯,正拧着眉毛,对月举着一幅地图观视。
这灯罩清透偏脆,可见是个稀罕物件,其他人都是打着火把搜山挖人,唯有他特殊。
再加上周遭吏员衙役路过他时那份掩不住的恭谨,此人的身份实在不难猜测:
丹绥县人人称道的县令。
周文昌,周云兴。
乐无涯一口一口地吃掉了那被小团子打劫走、现在又重新回到了他手中的饼子,并抬起右手,露出右腕上捆绑着的袖箭,朝着那人的额心瞄了一瞄。
周文昌忙着看地图,浑然不觉自己已经被人瞄住了命门。
好在,片刻之后,乐无涯垂下了手来,继续捧着饼,若无其事地咬下了一口。
不行,太远了。
袖箭只在近攻时有用。
他抬起眼来,想,他知道王肃为何派他到这里来了。
目前看来,小连山煤矿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矿工暴·动。
皇上派来的矿监牛三奇,为填皇帝私库兼肥己,克扣矿工口粮、逼迫矿工加时干活,盘剥他们为数不多的身家。
于是,他被愤怒的矿工围住,并被一名李姓矿工一锹子送归西天。
这件事发生在“地震”之前。
上头派来的人横死丹绥,若是细查下去,必然要牵出矿产将竭、牛矿监想榨干矿工的骨血,再捞最后一笔的事情。
届时,涉事矿工难逃一死,连本地的官员乌纱帽也会不保,下狱待罪。
毕竟矿产将尽一事,当地官员没有及时上报,诱发民变,便是一宗大罪。
于是,炸山埋村,成了最体面的遮羞布。
谁会追究天意呢?
官府镇压下这次暴·动后,便将年轻力壮的矿工与妇孺老人分开,各关在一处。
为了避免这些人不安分,他们叫孙威一类身形和腿脚灵活的小孩或年轻人脱去衣裳,露出他们肩胛骨上刺着的矿洞编号。
这帮崽子就算伶俐,能跑出去,也很快会因为衣不蔽体,被人认出来是逃跑的矿工。
他们想逃也逃不远。
更遑论矿工们压根儿没有逃亡之心:
杀人的是坑头儿李叔,大家显然不觉得这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再加之父母家眷又都被扣住,他们根本没有逃跑的理由。
困住这帮一无所知的矿工后,官府只需用现成的炸·药将山炸开便是。
第一次,没有成功。
第二次,汹涌而下的泥石流,将三个村落尽数掩埋。
能在这一亩三分地中调动如许人力、物力者,唯周文昌而已。
而自从进入丹绥县城,那些窥伺的踪迹,那些无处不在的眼线,时时处处都让乐无涯嗅到长门卫的味道。
这并不奇怪。
乐无涯在南亭的时候,就与南亭本地杆儿头盛有德结下了关系,利用乞丐做他的耳目,难道不许旁人在自己治下埋设眼线?
不寻常的是,丹绥县全然是张开了一只口袋,在这里静候着他的。
乐无涯是日夜兼程,几乎是按四百里加急的速度前行,才能如此快地抵达丹绥。
可他几乎是一进城就被人盯上了。
没人提前给县太爷递信,乐无涯绝不相信。
乐无涯的思绪,自然落回王肃身上。
这趟差事,本是轮不着他的。
但王肃还是派他来了。
在他还是乐无涯时,王肃奉命构陷于他。
所以,许多事情的真相,只有这个污蔑过他的人才知道。
王肃先前用酒试探他,已经明牌怀疑他是乐无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