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斗法(二)(第2/3页)

周文昌自嘲道:“下官获罪遭贬,京中物议,想必不佳了。”

“错了。”乐无涯道,“都察院中尚有旧人记得你,说你年少有为,忠静温厚,敢于直言,只是缺了一点运道而已。”

“运道”二字,如针一般刺入周文昌心窍,叫他失了一瞬的神。

不过也只有短短一瞬而已。

过去那个打马上京、佩花游街、意气风发的年轻榜眼,早被他埋葬在了这漫长十年的某个角落。

他很久不曾回头看过了。

在乐无涯的诱导下,他略略往过去回看上了一眼,便立即毛发倒竖地收回了视线。

如今,他龟缩在一个小小雨棚中,脚下踩着三百余条枉死的冤魂,为的只是掩盖一人之死。

他何止是“缺了一点运道”而已?!

就像那个乐无涯,在自己之后横空出世,青云直上,从此后便一直深受宠信,最落魄的也只有生前最后那几个月,就连死都死得痛快,半分刑罚都没受,就死在了牢里。

他才是好运至极!

凡事怕就怕对比。

他向来稳如泰山的心态,险些因为联想起那个素未谋面的乐无涯而当场崩坏。

周文昌深深呼吸了两口带着热度和潮意的空气,心里颇有几分委屈。

他已经够本分老实的了,替皇上暗查周边矿业弊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要有苦劳吧?

真要因为矿工暴·动,死了个朝廷派来的矿监,他这十年的经营也要付诸东流。

他为自己筹谋筹谋,怎么了?

那些参与殴杀矿监的矿工,论律亦是谋反,横竖难逃一死,自己还为他们挑了个清净的死法,在睡梦里被泥流掩埋,清清静静,一了百了。

就这样还要被朝廷派来的御史揪住不放吗?

周文昌有些不甘心地想,他运气再差,总不至于差到这种程度吧?

他答说:“大人,我年逾而立,岂能再如少年时?”

“说得也是。”乐无涯抚摸着唇上痣,“我只担心,火·药都不曾寻得,万一此刻就炸了,这山下官兵,包括你与我,岂不是都要葬身于此吗?”

他的声音清越,足可穿越雨幕,传到外面那些尚且心存侥幸的官兵耳中。

周文昌含笑道:“……若宪台忧心,可以先回丹绥,下官坐镇在此,您尽可宽心。”

“他们还没回来呢,我要带着汪承、小纪一起走。”

“好啊。”周文昌从善如流,“一起走,路上有伴,下官也放心。”

……

在乐无涯与周文昌言语交锋之际,小连山上,已是杀机四伏,险象迭生!

汪承拉着纪准,一个偏身,躲过了横劈下来、裹着雨风的刀光!

虽说兵头儿下了死命令,务必活捉,可这些兵丁到底是手上沾了三百矿工的人命,眼下追红了眼,哪儿还顾得许多?

汪承到底不是全盛的状态,强压下翻涌的气血与阵阵眩晕,将纪准狠狠往前一推,自己回过身去,用佩刀轻巧一拨,荡开袭来的刀锋。

面对着对方身体露出的大半空门,他犹豫片刻,还是没有下死手,反过手来,刀柄反转,狠狠撞向那人肋下!

眼前兵丁的肋骨发出了清脆的断裂声响,嚎叫一声便晕了过去。

汪承歪歪斜斜地站起身来,缓过耳鸣,便睁开眼来。

……他这事儿挑的,好像太成功了点儿。

只不过,这些官兵失态到了几近疯魔的地步,实是可疑。

经过这一番生死奔逃,纪准倒是与他结下了些患难情谊。

他伸手搀扶汪承:“我说,你没事吧?”

汪承摆摆手:“无妨。”

纪准仓皇四顾,想察看有无其他人追来,但目光一转,竟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蹲在几十步开外的歪脖子树上,正望着他们的方向。

纪准心头一喜一热,险些脱口唤出“大人”二字来。

裘斯年身形宛如鬼魅,悄无声息地滑下树干,朝着一个方向疾步而去。

纪准忙架着汪承跟上:“走!”

汪承问他:“哪里去?”

“先走着!”纪准胡乱应付道,“总比在原地待着安全吧?”

裘斯年本来想带他们去他发现断裂人腿的地方,看他们能不能发现更多碎尸残骸。

没想到,他刚靠近那片灌木丛,便见一个身影冒雨顶风地伏在地上,不知在刨挖什么东西。

裘斯年擅长隐匿,无声无息地就近掩藏了行迹,暗自观察。

而纪准与汪承随后便到。

纪准再心慌,长门卫的基本素养还是有的,一把薅住汪承,与他一起躲在了一洼积满泥浆的地坑中,只露出脑袋和双目,悄悄窥看。

汪承眯起了眼睛。

他很擅长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