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朝后(二)(第2/3页)

项铮:“……”

啧。

忘了他是个哑巴了。

裘斯年虽名为长门卫副指挥使,但他向来是头独狼,监察任务交给他,往往万无一失,可他无口亦无心,从不过问、更不理会其他人的死活,全凭一身过硬的本事和冷硬的作风,镇住了手底下那批长门卫。

他的风格一如既往,就像他当年压根不管乐无涯的死活一样。

乐无涯的死,就是项铮给裘斯年出的最后一道考题。

他不替乐无涯传话,不送药,不送饭,目送着他的旧主一点点走向死亡。

裘斯年通过了这道考题,才拥有了成为长门卫副指挥使的资格。

这样一把冷漠又好用的刀,项铮看中的就是他的残忍与锋利,以及他结不了党的好处。

如今若是他都懂得“调·教”下属、培植亲信了,凭着他那一身好轻功,假以时日,长门卫岂不是归入了他彀中?

思及此,看来还是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些。

这纪准搞不好是扮猪吃虎,是个厉害角色。

项铮问:“是谁在丹绥县牢放的火,意图灭口?”

纪准颤巍巍地:“回皇上,是小的。”

项铮:“……”

纪准想着裘斯年对他的教导,老实交代道:“当时,小的听了一耳朵,说是闻人佥宪已查到了王大人头上。小的手头没有鸽子,驿站也全被闻人佥宪接管了,根本递不出信儿去,就,就想着替王大人分忧……”

他偷偷抬起半颗脑袋,语气里甚至带着一点点邀功的意思:“……不过,闻人大人许是不曾发现小的……”

最是高高在上的项铮,也实在没忍住,短暂地从九重高空降临人间,在心里狠狠骂了句娘。

还当真是个蠢材!

闻人约哪里是没发现他,分明是懒得搭理他。

就连丹绥之案牵扯王肃的消息,怕也是他放出去的直钩,专为引诱他出手,好坐实有人要灭周家兄弟的口!

偏有这等傻瓜欢欢喜喜、摇头摆尾地冲上去咬了钩!

项铮嘴唇蠕动几下,还是没有骂出声来,转问裘斯年:“闻人明恪有没有发现你?”

裘斯年郑重地摇了摇头。

自然不曾发现。

是他主动送上门去给大人看的。

项铮又问纪准:“你说!”

纪准可怜巴巴地按照裘斯年的指使,说道:“人手不够,裘副指挥使与小的多是分开行动,小的实在不清楚……”

要是他一力保证裘斯年的清白,反倒显得他们有所勾结。

要抓瞎,就只能抓瞎到底,才能显出这二人当真是各为其主:

纪准只听王肃的,而裘斯年听皇上的。

项铮略满意地一颔首:“他与你旧主极是相似,你瞧着他,难道没有旁的心思?”

裘斯年漠然且认真地摇头。

他哪里有过旁的心思。

他的心,从来没有变过。

从裘斯年这张死人面孔上实在看不出什么首尾来,项铮便不再白费工夫。

而由于纪准实在是过于窝囊废,项铮反而没了折腾他的心思:“你下去吧。”

闻人约既在朝堂上明言查不出纵火元凶,那就是无意深究。

项铮对纪准并没有多少杀心。

一个无足轻重的长门卫,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然而,他牵涉到丹绥案的纵火案,事态就有些微妙了。

这废物是王肃亲手挑选出来的,若王肃真把纪准招供出来,纪准偏偏又在外头死了,倒显得他这个皇帝急于掩盖痕迹、杀人灭口,上赶着给王肃擦屁股似的。

王肃他自己挑选的废物,给他挖的坑,他自己生受着吧。

纪准惴惴不安了一路,本以为自己这回死定了,但一听皇上没打算发落他,百感交集,眼泪都要流下来了:“谢皇上!”也谢谢裘副指挥使!

……

王肃不傻。

他当然抵死不肯认罪。

对于所有指控,他一概矢口否认。

但他无法自圆其说的破绽,却在一点点增加。

乐无涯从丹绥收集来的、他与周文焕通信的手书,确实不是王肃惯用的字迹。

但问题是,若不是自己的常用字迹就能免罪,那么当年加诸在乐无涯的八十二条大罪,岂非要减下去一条?

况且,在信间,周文焕明确尊称其为“王大人”,他并未否认。

而此人言必称“上意”,也符合王肃一贯喜欢逢迎圣心的做派。

不过,仅凭书信,只能说王肃确有嫌疑,却远不足以定其死罪。

于是,三法司只能另寻法子。

那卜欣前往吏部,调取周文昌的考评成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许英叡的家仆偷窥许英叡,被他没收了银钱和腰牌,也无可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