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延年(二)

很快,薛公公膝下多了两名义子。

只是,鉴于此事背后秘密重重,收义子一事,不宜太过张扬。

薛介年事已高,在这关头收个义子,难免教人揣测,他是否是有心想培养接班人,好为下任皇上服务。

因此,若是将喜事办得大张旗鼓,将兄弟两人一齐调到御前,定会惹人眼热,到时候,暗中趋奉的、妒火中烧的,恐怕都不在少数,无数双眼睛,都将灼灼地盯着他们。

如此一来,便不好收尾了。

若将来“移魂”事成,一人必然会死,而另一人成功后,最后也逃不了个死字。

尽管没人敢说皇上的不是,但两个新晋的小红人一夕之间皆死于非命,难免要惹人怀疑。

项铮向来爱惜名声,即便是对贱如草芥的小太监,也没有动辄打杀的道理。

在这方面,他对自己的要求格外严格。

可要是将这二人安排得太远,便不好验证换魂之术的成效了。

薛介自己并不拿主意,而是把诸般难处一件件摆出来,叫项铮想法子。

项铮沉吟半晌:“这换魂,具体是谁换到谁身上?”

薛介躬身:“奴婢不敢擅专,自是您来定夺。”

项铮低头看了一眼面前奏折。

有大臣禀告,兄长离世,欲要回乡治丧。

他饮了口茶,随意道:“那就让哥哥的魂换到弟弟身上吧。”

“叫弟弟来守仁殿,安排个不起眼的差事……至于那个兄长,打发到哪个宗室府里当差便是。”

做了薛公公的义子,自是要有些好处的。

如此这般,将兄弟二人拆分开来,二人不相见,既能施恩于他们,又方便将来行事,即便他二人将来先后暴毙,他们一个在宫里,一个在宫外,也很难让人想到这其中的关联。

的确是高招。

“这可不是巧了么?”薛介笑道,“惠王殿下府上侧妃有了喜事,这时候,皇上赐些喜奴下去,正好可示天家父子亲好之意啊。”

项铮眼前一亮:“可是蒲瑎之女?”

薛介道:“回皇上,是另一位侧妃娘娘,高丽贡女,崔氏。”

项铮哦了一声,难得关心起了项知允的家事:“小五正妃,所出只有一女?”

“是。”

“朕依稀记得,她家世不显?”

“是。”

项铮早已记不清当年的事情了:“当时怎么给他赐了这么一门亲事?”

薛介自是记得的。

那时候,五皇子与左如意过从甚密,被皇上疑有断袖分桃之癖。

胡妃娘娘母家为消弭圣虑,才将五皇子的表妹嫁与了他。

薛介记得她的模样。

那是个最温柔和善不过的姑娘。

她第一次进宫的时候,也是这么个冷肃萧条的秋日,她吓得不敢抬头,自己替皇上送上见面礼,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多谢薛公公”,还被胡妃娘娘纠正,说要讲“多谢皇上”。

她立即吓得不敢讲话了。

待薛介离去后,她才敢小心翼翼地问胡妃:“外头天寒,薛公公跑这一趟,不该多谢他么?”

薛介耳力很好,将这一句听入了耳。

此刻,他面露恰到好处的为难之色:“皇上,奴婢也不记得了。”

项铮蹙眉:“小门小户,终是上不了台面。”

是了。

在皇上眼里,四品官的女儿,自是上不了台面的。

便是叫项铮恨得牙痒痒的荣皇后,好歹也是一品大员家的女儿。

即便她这皇后做得有名无实,常年卧病,但每逢重大场合,需要她出面时,她总是能维持着母仪天下的凤仪与体面。

项铮赐婚的时候,还没把项知允看在眼里。现下倒叫他为难起来:

若是小五即位,这位正妃娘娘的身份,可就有些不够瞧的了。

她哪里有一国之母的风范呢?

可她并无错处,且育有一女,于皇家绵延子嗣有功,怎能轻易废了?

项铮没想到当年一时疏忽,竟给将来的自己埋下了如此隐患,不由得有些头疼。

他按了按太阳穴,不欲再谈:“此事,你妥善操办吧。”

项知允刚刚有了人父之喜,薛公公便适时赏下宫人入府,侍奉未出世的小主子。

这虽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厚赏,却足见其关切。

项知允从未感受过这等贴心细腻的父爱,竟感动得跑去找了发妻哭了一鼻子。

项知允不擅治理后宅,天家婚姻又从不讲什么心心相印,只需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即可。

他与正妃和两位侧妃,彼此之间都没什么深重的爱眷之情,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不过表妹到底是有些不同的。

他们是少年夫妻。

当初那段战战兢兢、动辄得咎、如履薄冰的日子,也是他们共同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