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延年(三)(第2/4页)
或许是多笑能叫人长寿,奚嫔侍疾后,项铮的身子好转了不少。
项铮去胡妃处交代了一声,奚嫔侍疾有功,又念其在皇家子嗣绵延上尽了力,待到春日,晋奚嫔为妃。
求道多年的庄贵妃,近来放下了她的经书,项铮身子舒坦的时候,也爱去她的青溪宫里坐坐。
她到底是从王府起就跟着他的老人了。
与她相对而坐,总能勾起项铮年少时那些英姿勃发的记忆。
……当然,某些不愉快的记忆,被他刻意略掉了。
他喝着她的茶,眼里望着她这么个人,忽然想到一桩事,不由轻笑出声。
庄贵妃与他喝着同样一壶茶,眼风淡淡地扫过来:“笑什么?”
项铮在想,若他有机会借秘术再度登临大宝,何不效唐高宗之故事,将阿兰再度纳入后宫?
到时候,不知阿兰会是何等表情?
定然很有趣。
不过项铮很清楚,这样的话说出来,他只有被扫地出门的份儿。
阿兰好不容易向他低头,他不愿再横生枝节。
于是项铮含笑,抿了口茶,道:“不可说,不可说。”
这辈子最烦项铮卖关子的庄兰台:“……”不说就快滚。
项铮离开青溪宫时,脚步是难得的轻快,心情颇佳地吩咐薛介,去内库挑些上好的绸缎首饰送到青溪宫去。
薛介满口应下。
许是有了这个不大光彩却又足够引人心动的念头催化,项铮走出几步,语气平淡地问:“小喜子去小五府上,过了多久了?”
薛介心算一番:“满打满算,快两个月了。”
“效果如何?”
“这……奴婢也不好说。不过老话儿说得好,心诚则灵。只要诚心笃信,哪怕只信了一日,神灵有眼,也必会赐福的。”
务实了一辈子的项铮谈论起神明时,总带着些许难以启齿的别扭:“这小喜子……能有这样的福气和慧根?”
薛介自如道:“皇上,民间敬神信神之风,古来不绝,往往是最困顿的百姓最为虔诚。小禄子、小喜子日日苦熬着,是您救他们出的苦海,他们有多感激您,自然就有多笃信天母娘娘。奴婢想着,不如就先试一试。若实在不成,再换人,也来得及。”
项铮思索半晌,颔首道:“那就办吧。”
当日,小禄子又拿到“仙药”一枚。
只是这回,薛介将药递给他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时辰到了。”
小禄子浑身一颤,毛骨悚然。
薛介走后,他盯着那丸漆黑的药丸,沉默了良久。
这段时日,他盼着、想着,或许皇上某天会改了主意,不稀罕他们兄弟这两条贱命了。
可美梦总是要醒的。
他呆呆地掉下眼泪来。
他就知道,天大的好事,怎么也轮不到他们这样的人。
哭了一场后,他细细擦干眼泪,按照往常的渠道,秘密地将药丸送出了宫去。
而从小禄子房中出去后,薛介又与前来禀事的裘斯年相向而遇。
薛介躬身行礼:“裘指挥使。”
裘斯年:“啊。”副的。
他自认为是乐无涯的狗腿子,与皇上的狗腿子属于是大道朝天、各走一边,没有什么好说的。
他正要侧身绕过他,薛介却极自然地开了口:“昨夜下了雪,台阶有些滑脚,您留神脚下。”
言罢,他伸手虚扶了裘斯年一把,并轻声道:“今日的丸药是有毒的。”
裘斯年一愣。
而薛介传完这话,便若无其事地收回手去,温和地对着裘斯年一点头:“裘指挥使慢走。”
待薛介返回守仁殿,项铮正在明窗之下批阅奏章。
今日阳光晴好,项铮特地命令,开了半扇窗透气,同时,也可将殿外景象一览无余。
他头也不抬地问:“刚才跟裘斯年说了什么?”
薛介给他端了一盏温补的药膳,如实答道:“奴婢告诉裘指挥使,今日送出去的丸药有毒,请他务必盯紧,莫要被见钱眼开的小太监克扣调换了。”
项铮微笑:“嗯,还是你细心些。”
“皇上谬赞。这是奴婢应当应分的。”
薛介捧着空托盘,退了出去。
他想,若是如风传来的消息无误的话……
今次,他或许是能和那位闻人大人搭上线了。
……
那枚致命的药丸,是次日送出宫去的。
而就在这一夜,项知节踏着月色,驾临惠王府。
项知允本以为项知节夤夜前来,是来向他这个兄长低头示好的。
毕竟前段时日,项知节与他相争,争得朝野俱知,且在许多事上都压了自己一头。
如今父皇心意定了大半,小六心中惶恐,前来讨好,也在情理之中。
没想到,项知节坐定后,坦坦荡荡地报明了他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