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神明(三)(第2/3页)
崔罡英知道,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然而眼前的“病人”又不是正主,他号来号去,能号出个鬼来?
崔罡英心中有气。
若是普通人家,如此藏着掖着,他马上拂袖而去,头都不带回的。
皇家就算了。
他没那个狗胆。
崔罡英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怕是不配面圣的,可皇上偏偏请他来看药方,可见是觉得宫中太医之语不可尽信。
那话就要说回来了:
宫里太医说没问题,他说有问题?
他几个脑袋啊?
于是,崔罡英假装没看出来这药不是给薛公公用的,说了一大篇漂亮话,拿了一笔赏赐,出宫去也。
只是此事实在有悖医德。
也只有在乐无涯这般不循常理的人面前,他才敢畅所欲言。
乐无涯果然没有对他做出任何点评,只拍拍他的肩:“崔大夫,辛苦了。庆和斋的桂花糕不错,你试过吗?”
“绿豆糕是吃过的,桂花糕倒是第一次。”崔大夫找了个纾解的出口,心胸为之一宽,“这半个月来我都没什么胃口,我那小徒弟号不出我的问题来,连累着他操心,整个人都瘦了不少。我是得买点好的,犒劳犒劳他。”
送走了崔罡英,乐无涯长舒了一口气。
赌命的局,谨慎一些,总没问题。
幸亏项铮还是那个项铮。
乐无涯年少的时候曾想过,为什么项铮是这个样子?
先帝明明给了他足够的信任。
他的兄弟姊妹没有一个有心与他竞争的。
后宫中的娘娘,既没有前朝后宫勾结着给他添堵,也没有互相倾轧刁难,彼此相处还挺和乐。
就连他的儿女在他的重压之下,也没有什么出格的行径。
纵览史册,项铮也算是最幸运的那一批帝王了。
他为何至此?
后来,乐无涯想明白了。
——他太顺了。
若是经过一番拼斗博弈后成功上位的人,纵使多疑,也总有那么几个可以倾心相信的人。
因为在上位的过程中,为了增添自己必胜的把握和筹码,人必得结党,得合作,在磨合中慢慢建立信任。
就像正月十六那天的竹林里,他们五个人坐在一起,吵吵闹闹地吃锅子,无形之间,却也将性命交托给了彼此。
可如项铮这般顺遂的人,全世界都会主动向他投诚,向他靠拢,向他效忠。
围绕在他身边的,貌似全是忠良之臣。
可史书和经验告诉他,人都是有私心的。
所以项铮看谁都有私心,看谁都不可相信。
因为从未失去过什么,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恐惧失去。
因为拥有了一切,他反倒看所有人都像是贼。
所以他的怀疑无孔不入。
但有两个人,在项铮这里成了例外。
据乐无涯所知,项铮真的找来了薛介的侄子。
那孩子年纪还轻,从小挨饿忍饥,小小年纪便得了胃病,黄着一张脸,瘦得像是个小鸡子。
皇上听闻后,垂怜不已,还特意嘱咐薛介送去了不少好东西,还延请大夫,为他诊病。
这是为谁铺路,就很明白了。
根据乐无涯自己新编出来的经书所说,只需移魂之人虔信玛宁天母,玛宁天母便能襄助信徒借其亲属之身,永生于世。
相应的,玛宁天母应受信徒终身奉养。
为此,乐无涯自己还私藏了一个赫连彻亲手雕刻的玛宁天母像。
这是和项铮手里的那两个一起运抵上京的。
他精心地藏在了内室,擎等着项铮哪日疑心病犯了,前来搜检,好稍慰圣心。
由此推断,项铮千挑万选,终于择定了他这辈子最信任的人:薛介。
他到底不愿孤家寡人地去转世。
他坚信薛介不会背叛他。
因为他许给了他世人都想要的东西:
长生。
这在项铮看来,恐怕是一笔很合算的利益交换。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份多疑,没用在薛介身上,也没用在一个相当关键的人身上。
惠王,项知允。
原因同样简单。
项铮被皇后背叛过,被臣子辜负过,但他的亲人对他都很好。
尤其是儿女,每个人都是无条件捧着他的。
更何况,在项铮的认知里,他近来对项知允特别好。
在这点上,他的脑子和裴鸣岐一样,被所谓的“常识”限制住了。
他对惠王这么好,惠王应该只有感恩戴德的份儿,怎么会诚惶诚恐呢?
思及此,乐无涯长叹了一声:
所以说人真的很……
念头未尽,一个身影挑了帘子,从他的卧房里走了出来。
“崔大夫的话我听到了。”项知节柔声夸奖,“老师照顾自己照顾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