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神明(四)

不得不说,项铮将乐无涯养在大虞这么多年,并非毫无益处

比方说,若乐无涯真长在景族,恐怕只能隔空祈祷,等老天爷开眼,一个响雷劈死项铮了。

乐无涯少时是皇子师,大了是一品臣,跟皇室打的交道,足够叫他把这帮人心中的弯弯绕摸个透彻。

……

项知允明面上对项铮千恩万谢,侍奉得更加勤谨,每至晨昏,必要念一套经文,若是与项铮议政议得晚了,还会老老实实地陪着他一同诵经进香。

但项知允总是没来由地心慌,慌得一夜夜地睡不着觉。

一月过后,闻人约上疏,请旨回南亭接母亲入京。

项铮接到这封奏请时,神情略显微妙。

……

他早知明相照与乐无涯曾有旧谊,且情谊不浅,也知道他们后来莫名其妙地疏远了的事情。

按理来说,乐无涯于他兼有救命和提携之恩。

在南亭时,他还做过乐无涯的幕僚。

二人就算有不合,又怎会疏远至此?

项铮疑心,乐无涯其实与明相照还有勾连。

先前他不甚在意,但现下他已经择定了继承人,若明相照还是乐无涯埋下的暗桩,那便不美了。

他不愿意将来自己身旁跟着的人别有异心。

于是,前不久,他着意派人打探了一番。

殊不知,太喜欢窥探他人,是要遭报应的。

调查的结果深深膈应到了他:

他这位状元郎,竟也是个断袖!

他在乐无涯入京时,前去剖白心迹,却被拒绝,深夜买醉,还被苏举人撞了个正着,从他口里套得了话。

他爱而不得,转而心生怨怼,这才转头投向了小五的阵营。

项铮:“……”

他已经没心思去关注自己将来手底下会有一个断袖的事情了。

项铮早早猜到了闻人约是乐无涯。

可乐无涯既然是断袖,为什么会拒绝另一个断袖?

明相照明明容色一流、谦逊得体,又与他有些交情,为何乐无涯不肯与他相好?

难不成……乐无涯还在想着……

……

时至今日,想到此事,项铮还是一阵抑制不住的恶寒,胸口紧跟着泛上来一阵窒闷的恶心,头也发起晕来。

他喝了好几口庄兰台送来的茶水,才将上泛的呕意压了下去,下令召明相照入宫。

南亭到底还是离景族太近了。

乐无涯何等机敏?

万一被他察觉到自己的意图……

谁知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面对明相照,他摆出了试探的态度:“明卿事母至孝,遵天理,守人伦,朕心甚慰。只是翰林院修书事务繁重,益州路远,何必亲自去一趟?”

换作旁人,被皇帝亲自召见,又当面敲打一番,早就不敢请假了。

然而闻人约不同。

闻人约是个犟种。

“回皇上,微臣曾多次修书请母亲入京。但不知为何,母亲始终不愿离家。”

闻人约不卑不亢道:“微臣深知故土难离的道理,可臣受母亲恩养长大,不愿母亲独自一人在边陲小县受苦,只能亲自回去说服母亲,若母亲实在不愿离开南亭,微臣便修葺旧屋,购置田产,好叫母亲能安享晚年。事君事亲,惟愿两不相负。”

当然,谁是他的君,他说了算。

侍奉母亲,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纵是项铮,也不能拦着状元郎尽孝。

何况,要是状元郎真把老母扔在家乡,不管不问,御史们想刷刷业绩的时候,恐怕也不会放过他的。

项铮心思一转,道:“明卿言之有理。但修书事急,不宜久滞,朕派两人随你同去,还能帮你打点一二。”

明相照正要开口,项铮便打断了他:“哎,明卿,朕知你清廉如水,节俭有度,只是明卿需得分得清轻重缓急。办完家事,速速归京。等你回来,朕还另有要务要托付于你。”

话说得好听。

但这等于是派了个眼线盯着他了。

若是闻人约心中有鬼,听到此节,必然是要踌躇为难一番的。

但闻人约正气凛然道:“微臣谢皇上隆恩。”

他如此心安理得,因为他的确不是被乐无涯派去的。

他是被项知允派去的。

先前赫连彻等一干景族来使上京时,项知允曾负责过接待工作。

当时他还是动辄得咎的受气包,怕被项铮斥责,恶补过一阵景族风俗。

而在项铮这里瞥见玛宁天母的神像后,项知允便看出来,这神像中有不少景族宗教的痕迹。

父皇放着那么多正神不拜,为何要拜一个异族的不知名的神明?

这个念头煎熬得项知允坐卧不宁。

恰好闻人约提出想回老家接母亲,项知允眼前一亮,忙托他去查一查那神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