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第34/51页)
“为生活而生活的、懂得自得其乐的、专寻朴实的真实乐趣、而且又喜欢在自家门口散步的有品味的人,他将会怎么做呢?他将悠哉悠哉、轻松愉快地散步,以致一天之中时时刻刻都很开心,而且散起步来没那么多的讲究,非常的自然,像是并非真的在散步似的。他散步的地方有流水、草地、树荫和清新的空气,因为大自然把这一切全都为他准备好了。他不搞什么对称,因为对称是自然和多样性的死敌;一般的花园的路径全都难分彼此,让人觉得是走在同一条路上。他将把路上不必要的摆设统统去掉,以便舒舒服服地散步,但路的两边绝对不要是平行的,方向也无须总是平坦笔直的,路面得有点起伏,让人产生一种信步而行的感觉。他对远方的美景也并无兴趣:喜欢眺望远处美景的人大部分都是见异思迁者,总觉得自己待的地方不如远方美景诱人;他们总是对远离他们的东西感到垂涎;因此,艺术家因不知如何使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东西产生兴趣,便人为地生搬硬套,以取悦他们。但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有品味的人却无此烦恼;当他身在所在之处觉得很好时,他就根本不想去别的地方了。在这里,即使看不见远方美景,但他仍旧很满足,看不到就看不到,随它去。他心满意足地在想,大自然的种种美景这里应有尽有,因此,我很担心,外面的景观稍稍移植进来会大大地减少这个散步场所的乐趣[34]。可以肯定,但凡不愿在一个如此朴实而惬意的地方度过美好时光的人,是没有纯洁的品味和圣洁的心灵的。我承认,我们不可以摆阔气讲排场,以招徕外人,但是,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在其中自得其乐,不必非要显示给别人看。”
“先生,”我对他说,“那些修建豪华花园的极其有钱的人,完全有理由不喜欢独自在园中漫步,不喜欢让花园只是供自己人享用,因此,他们这么干是在考虑别人,这一点倒是很不错的。另外,我在中国曾经看见过您所说的那种花园,修得倒是非常的艺术,但却又不符合艺术性,而且花费颇大,维修也不少花钱,所以我一想到这些,就兴趣全无,没心思去观赏了。他们在平坦的沙土地上,而且只有井水的地方,修造了一些假山假洞,以及人工瀑布,把汉人和鞑靼人生活的不同气候地区的奇花异卉合在一起栽种在同一个园中。而且,园中见不到真正漂亮的路径,也没有正规的布局,而见到的却是满目的奇形怪状的东西,零零散散东放一些西放一些;大自然在其中以各种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但整体看来又极不自然。而在这里,既不用从别处取土运石,也无须凿井修池,也没有温室、火炉、防寒罩和草席。可以说是几近平平坦坦的土地上有着一些简单朴实的装饰;草是普普通通的草,灌木是普普通通的灌木,几条小溪畅快地在淙淙地流着,但却给人以一种美感。这个园子修整起来并未花很多的心血,简朴之中给观者一种新的乐趣。我觉得,这个地方还可以弄得更好看一些,但那样的话,我反倒是不怎么喜欢了。柯布汉绅士在斯托修建的那座有名的花园就是一例:那园子是很优美,是景色宜人的处所的一种组合,布局以不同国家的形式为参照,除了主体像我刚才跟您说的中式花园一样外,其他的都显得极其自然。这座漂亮的园子的主人和设计者甚至还让人在园中建了一些废墟、庙宇和古建,时空的结合之完美,真可谓巧夺天工,然而,正是这一点,却让我觉得很不以为然,因为我希望,让人高兴的事应该是容易办到的事,不要让人望而生畏,而在观赏那些美轮美奂的花园时,一想到它们耗资巨大、工程费时费力,你就没有继续欣赏的劲头了。命运难道让我们吃的苦受的罪还不够,还要在享受愉悦之时也得受累不可吗?”
“至于您的爱丽舍,我只想提一个意见,”我看着朱丽说道,“不过,您也许会觉得这个意见很尖锐:我觉得您的这个游玩之地纯属多余。你们家房子的另一边就有一些非常美丽的小树林,可你们却不去,为什么非要跑到这儿来散步呢?”她有点尴尬地说道:“您说的没错,可是我却更喜欢这里。”德·沃尔玛先生接过话头说:“如果您的问题是经过很好地思考之后提出来的,那您这么说就欠妥了。自从结婚之后,我妻子从未到您所说的那片小树林去过。尽管她并未告诉我为什么不去,但我却知晓个中原因。而这个原因您也并非不知道,所以我希望您尊重您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由有美德的人的双手所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