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第8/38页)
这种构筑已经凭着驱使 原始的、因而也是正常的一种 状态变成许多种 异常的状态而得以完成。这种性质的作用力暗示了反作用力。在这种情况下,从统一性 的扩散包含着一种向独一性 回归的趋势——这是一种不达目的不会停止的趋势。不过关于这些问题我将在后文详述。
原始微粒 的绝对统一性 之假定包含了其无限可分性之假定。[25] 现在就让我们设想这种微粒 是唯一不会因向空间扩散而耗尽的物质。让我们设想,从作为一个中心的这种唯一的微粒 ——以球面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朝以前空空如也、无边无际但仍然有限的太空——扩散出一种不可计数但仍数目有限的小得不能想象但并非无限小的原子。
关于这些如此扩散出或正在扩散的原子之状况,根据我们对原子的本原以及它们在扩散过程中显示的设计特征的思索,我们有什么是可以推论(不是假设)的呢?既然统一性 是它们的本原,既然它们在扩散中显示出了不同于统一性 的设计特征,那我们就有根据认为这种特征至少是被普遍地保留在了整个设计之中,并形成了设计本身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我们有根据设想这种原子在各个方面都与其本原的独一性和单一性有所不同。但是否因此我们就有理由去想象那些原子相互异类、异形、异径、异距?说得明白一点——我们能把扩散中的两个原子视为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吗?——而当它们向空间的扩散完成之后,能认为所有的原子每粒与每粒之间的距离绝对不相等吗?在这样的分布中,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很容易一下就领悟这种结果最可能实现我已提到过的那种设计——即出自统一性的多样性——出自单重性的多重性——出自同质性的异类型——出自简单性的复杂性设计——总而言之,出自绝对无关系的独一 之尽可能复杂的关系 。所以,若不是考虑到下面两个原因,我们无疑有 理由假定上面提到的一切:其一,分外的工作不可能是上帝的行为;其二,被设想的那个目的似乎没有上述的某些条件也可达到,只要我们领悟所有的原子在一开始就立即存在。我的意思是说,一些原子包含着另一些原子,或者说它们存在之结果是在那么一瞬间形成,以致它们的差异细微得难以察觉。例如,大小 的差异是在一瞬间内通过一粒原子到第二粒原子先于到第三粒原子的趋势而造成,原因是各自的不等距:这种不等距应该被理解为不同形状的相邻原子之量的中心之间不等距 ——这与原子总体上分布之均匀完全不冲突。而且类别 的差异也很容易被设想为不过是大小和形状差异之结果,而大小和形状的差异则由原子凝聚的或多或少所造成:——事实上,既然原始微粒 的统一性 包含了绝对的同质性,那我们设想原子在扩散时变类就必然会同时去想象上帝在发射每粒原子时使用了各不相同的特殊意志,以便造成它们各自本质上的变化:——这是不能纵容的一种想入非非,因为我们已看出,即便没有这种细微的介入,既定目的也完全可以实现。所以我们大体上领悟到,就原子的意义来看,我们只需断定它们形状不同,而这种不同形状造成了分布上的各自不等距——其他所有的差异立即由此产生,在整体结构之过程一开始就立即产生;除此断定之外,其他的断定都是多余的,因而也是非理智的:——这样我们就把宇宙建筑在了一个纯几何图形 的基础上。当然,我们绝没有必要去假定绝对的差异(哪怕是形状的差异)存在于所有 放射出的原子之间——除了每一粒原子与另一粒原子之间的绝对不等距。我们只需要设想没有任何邻近 的原子形状相同——没有任何能永远接近的原子形状相同,直到它们最后不可避免地湮灭。
尽管正如我前文所说,分离的原子在其异常的扩散过程中包含着一种立即产生并永不停止的向正常的独一性 回归的趋势 ;但显而易见,在那种扩散力因停止发挥作用而让这种趋势 无拘无束地去达到目的之前,这种趋势会毫无结果——仅仅是一种趋势而已。然而,由于完成扩散之上帝的行为被认为是断然的、不连续的,所以我们立刻就能推断出一种反作用力 ——换言之,一种可实现的 使分离的原子回归独一 的趋势。
但当扩散力被收回,反作用力开始促成那个基本设计——关系尽可能复杂的设计 ——之时,正是那种非得在总体上实现的回归趋势使这种设计在细节上面临落空的危险。复杂性 是目的;但现在已没有什么能阻止相近的原子通过那种可实现的趋势——在任何程度的复杂性形成之前 ——在它们自身之间立即 形成绝对的统一:——没有任何东西妨碍各种不同的独一性 原子团在各个不同的空间点凝聚:——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东西妨碍每团都绝对独一 的各种不同的原子团的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