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一篇关于物质和精神之宇宙的随笔(第9/38页)
这下我们看出,为了有效地实现那个总体设计,需要有一种有限的推斥力——即一种分离性的力 ,在扩散意志被收回之同时,这种力将允许原子接近,但禁止它们结合;允许它们无限地接近,但禁止它们绝对接触;总之,直到某个特定的时代 ,这种力将一直阻止原子结合 ,但它却没有能力在任何方面或任何程度上 妨碍它们的凝聚 。必须明白上述推斥力已被认为在其他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让我再说一遍,它仅仅是在某个特定的时代到来之前 有能力阻止原子的绝对结合。除非我们必须设想原子向独一性 的回归趋势注定永远 不会有结果;——除非我们必须设想真有某种有始无终的过程——一个实际上 不能被接受的概念,不管我们会多么起劲地说要接受它或渴望接受它——不然我们就只能得出下面这个结论:总有一天,为了达到上帝的目的,从来没有在任何程度上共同 运用过的独一 趋势将被自然而然地运用,在这种共同趋势的压迫下,那种设想的推斥影响终将屈服于一种力,那种力在最后到来的那个时代将是一种占优势的力,它恰好能影响到需要影响的范围,从而允许宇宙物质不可避免地回归一体 ,因为这是原始的,所以是正常的。现在要达到这种和谐一致的状态的确很难:——我们甚至不能领悟和谐一致的可能性;——不过其不可能性倒昭然若揭。
我们看出 ,那种分离性的力的确存在。人类既不能运用也不知道有什么力足以使两个原子接触。这不过就是那种已被确认的物质之不可测知性。所有的实验 都证明了——所有的哲学 都承认了这种不可测知性。我已经努力说明了那种推斥力的目的 及其存在之必要性;但所有想探究其性质的企图都被虔诚地放弃了;因为一种直觉使我确信,要探究的那种本质完全是精神性的——它潜藏在我们现在的悟性尚不能及达的幽深之处——包含在一种现在尚不属于人类的思索之中——在上帝自己 的思索之中。总而言之,我感觉到这里一直有上帝介入,仅仅是在这里,因为只有这里这个结需要由上帝来解开。
事实上,扩散之原子向统一性 的回归趋势,一下就可以被确认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之原理,而我所说的那种限制该趋势(马上)实现的推斥性影响则可被理解为实际上一直被我们忽而叫作热质、忽而称为磁性、忽而又命名为电荷的东西 ;我们试图用来对其进行界定的变化不定的措辞表现了我们对其异常性质的无知。
只是到了今天我们才称它为电荷,我们知道,所有关于电荷的实验分析已经给出了一条作为最后结果的原理,或者说表面上的原理,异质性 。只有在物质相异之处电荷才显现;而且可以假定,至少在电荷不增加之处——如果不是在不显现之处——物质绝不 相异。这个由实验得出的结果与我以非实验方式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我说那种推斥力的目的是要阻止扩散的原子马上恢复统一性 ,这说明那些原子相互有差异 。差异是它们的特性——它们的本质——正如无差异 是它们的本原之本质。所以,如果我们要说任何使两原子结合的企图都会引起一种推斥性的影响力来阻止两原子接触,我们最好使用下面这个意思相同但措辞更严谨的说法:让任何两个异性物结合的企图都会导致电荷的增加。当然,现存之万物均由这些近似接触的原子构成,因此必须把万物视为仅仅是其差异有多少之别的原子组合;当让任何两个这样的组合靠拢之时,那种推斥趋势产生的阻力与两组合物各自的差异之和成正比:——这个说法可以归纳如下:——两物体接近时增大的电荷之量与构成二物的原子各自之和之间的差异成正比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推论,即任意两个物体都不会绝对相同。所以,只要有两物体接近,始终存在的电荷就会增大;但只有当两个明显不同的物体接近时电荷才会显现。
若把电荷——暂且继续这么称呼——视为光、热、磁等多种物理现象的起因,那我们可能 就不会出错;但若把生命、意识和思想 这些更重要的现象归因于这种严密的精神元质,那我们就更不容易出错。不过关于这一点,我在此只需要提示: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这些现象之发生看上去至少都与异质性成比例 。
现在让我们摈弃“引力”和“电荷”这两个模棱两可的术语,而采用“吸力 ”和“斥力 ”这两个意义更明确的措辞。吸力是形,斥力是灵:前者是宇宙的物质本原,后者则为宇宙的精神元质。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本质 。所有的 现象要么归因于前者,要么归因于后者,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个事实是如此精确,如此经得起论证,以至吸力 和斥力 是仅有的 两个我们可以借之领悟宇宙的特征——换言之,凭借这两个特征,物质 可以显露于精神 ——仅仅为了讨论的目的,我们就有充分理由假定物质 只以吸力 和斥力 这两种形式存在——吸力和斥力均为物质:——由于不可能存在我们不能把“物质 ”“吸力 ”和“斥力 ”作为同义词并用的情况,所以这些措辞在逻辑上可以相互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