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线密布(第21/22页)
“为了保险起见。”关俊拔出飞刀,在野猪的皮毛上擦去血迹,收入腰间的皮囊中,“法正大人说过,机会这东西稍纵即逝,就算是你觉得万无一失,也要多几手准备。因为人的感觉,不会每一次都正确,而机会一旦失去,再没有重来的可能。”
“又是法正……”杨修笑道,“我倒有点想见见他的意思了。”
“等这场仗打完呗,我们有的是时间。”关俊将飞刀捅进野猪柔软的腹部,娴熟地开始剥皮。黯淡的刀锋在皮毛和肌肉之间游弋,一张完整的猪皮顷刻间就被摊到了一旁。
“现在是比较难的部分,要取出内脏。”关俊道,“万一肠子这些东西断在里面,就不好办了。附近没有啥水源,可真是不好清洗。”
“喂,黑胖子,”杨修饶有兴致地问道,“你从军前,是做什么的?”
“我家三代都是屠户。”关俊将刀锋小心地刺入野猪腹部,拉开一道长长的口子。将手伸进去,在里面小心地摸索一番,干脆利落地把所有的内脏都拽了出来。
“看起来也不算很难。”杨修笑道。
“那是因为我手段高明,所以看起来才不难。要是换杨主簿来做,恐怕要猪粪流一地了。”关俊笑道,“不过那句话怎么说的,君子远庖厨。这些所谓的高明,你们士大夫也是不屑一顾的。”
“那是自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奇技淫巧,君子不为。”
“可是,在咱们西蜀可不一样。人人凭本事吃饭,没有人看不起有手艺的人。就连咱们诸葛先生,也频频垂询工坊,过不了多久,大概就会有一批新鲜玩意儿出来了。”
杨修哼了一声道:“什么新鲜玩意儿?”
“回头曹操败退之后,我带你去成都的匠作工坊看看。”
“说起来,你为什么如此肯定魏王会败?岐山一役,你们因为有刘宇、王平作为内应,伏击了徐晃,拔了头筹。但刘宇死,王平走,魏营中的细作,还剩下多少?能指望上的,就你我二人了吧?”看关俊并不作声,杨修继续说下去,“我只不过是个游离于核心决策圈外的谋士,你只不过是个奔走在各营区的驿卒,我们有什么能耐,可以左右这场大战?”
“我不知道。法正将军告诉过我,我们会赢。”关俊卸下一条猪后腿,扛在肩上,向篝火走去。
“凭什么?”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又是法正说的?”
“杨主簿,曹魏一方皆是名臣猛将,天下皆知。他们打过哪些胜仗,打过哪些败仗,谁善谋,谁善断,谁善攻,谁善守,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可咱们西蜀这一方呢?对于法正将军,你们知道些什么?”
杨修摇了摇头。只知道这个法正也算是个名士,但他在刘璋手下做过什么,倒真说不上来。定军一战斩夏侯,岐山一役伏徐晃。短短数月,法正已名震天下。可是,真正了解他的人又有多少,谁能猜度得出他下一步又会出什么奇招?
关俊用树枝插起猪腿,架在木架上,开始炙烤。猪腿在篝火上吱吱作响,红色的猪肉在火舌的舔舐下,逐渐变色。油脂从肌理间渗出,滴落在火上,发出“嗞啦嗞啦”的响声。关俊掏出一个小粗布袋,捏出一些盐巴,均匀地撒在猪腿上,片刻之后,肉香弥漫。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杨修嗅着肉香道,“不过这个理由有些牵强。法正就算能揣摩得到魏军下步的举动,布局设计,但能确保每次都准确无误么?智谋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胜败的天平有所倾斜,但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之下,任何计谋都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巨大的实力差距?杨主簿为什么这么说?”
“魏王这次率四十万大军亲征,就算除去在岐山中伏的三万人,尚余三十七万之众,还有鄢陵侯曹彰的二十万精兵作为后援。而蜀军呢?至多不过十万之众。这不是明摆着的差距么?”
黑暗中,关俊笑得犹如一只不怀好意的狐狸:“杨主簿,谁告诉你蜀军至多不过十万之众?”
杨修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如果蜀军是故意放出风声,说只有十万之众的话……
“诡伏存设奇,远张诳诱者,所以破军擒将也。”他喃喃道。
这回魏王恐怕真的不太妙了。
“对了,听说临淄侯曹植的请兵信已经到了曹操手中。”关俊切下一块烤熟的肉,递给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