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篇(第6/10页)
他抬起手搭在眼前,做遮阳棚状。外面的星光真亮啊,仔细一看,发现不对,是车灯,车灯正照着他。
转过身,他意识到现在自己是一个人,那些苏丹兄弟对光比他敏感得多,都迅速地藏到了卡车上的木箱后面,瞬间消失了,只剩他暴露在外。
“慢点儿,走出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响了起来。正宗的英国腔,英语说得比他和那些非洲兄弟强多了,“双手抱头!”
没什么可抱怨的,阿贾什么也没说,顺从地从车厢里跳了出来。脚刚刚着地,他便发现自己面前站着一个人,和他一样,在头上包了一块巨大的白色头巾。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人在他面前放了一面镜子,他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不需要搞得这么隆重吧。仔细看,发现自己错了。对面的这个男人没留胡子,下巴干净整洁,不像自己,两撇大胡子,没留胡子的地方也三天没刮了,全是胡楂。再有,对面的男人穿着一件黑色的防弹背心,上面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UKBA。我们的魔术师没在意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男人腰带上的配枪很能说明问题。阿贾在心里盘算着,这会儿把自己冲进衣柜之后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应对别人盘问的那一套说辞说出来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在兜里摸索了一番,掏出一支印有宜家标志的铅笔和一个同样带有宜家标志的纸质米尺,这些可以佐证他的说辞。一切准备就绪,他开始用旁遮普语38跟对面的男人解释。
“行了行了,知道了。”印度面孔的边警同样用旁遮普语说道。显然已经习惯了每天从宜家衣柜里找出几个拿着宜家铅笔和米尺的偷渡者。
边警把阿贾推到一边,隔着衣服,仔仔细细地把他搜查了一遍,然后又把他铐上。与此同时,另外四名边警则蹑手蹑脚地摸上了车厢。
不一会儿,这四名边警就押着阿贾的六个苏丹兄弟从车上下来了,六个人的手都被警察用赛尔夫39塑料卡箍绑住了。这种塑料卡箍一般都是园丁用来绑树的,好让树木长得更直。
“你和这些非洲人混一起干什么呢?”印度脸边警用旁遮普语大声问。
魔术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心里害怕极了,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苏丹兄弟们上了一辆标着UKBA的箱车,UKBA, United Kingdom Border Agency(英格兰边境警察),随后,他也被野蛮地推进了车里。他终于体会到了他的苏丹朋友所说的,每当停车或者是车速放慢的时候,就会心跳加速。这个“美好国度”刚刚用自己的方式欢迎了他们的到来。维拉热说得对,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会栽在什么上,不过这次,貌似没有红十字会什么事儿。
牢房里人满为患。阿贾从一个穿运动服、凉鞋的阿尔巴尼亚人那里得知他们现在在英国肯特郡东部的港口城市福克斯通,距离芒什海峡海底信道的出口(也可以说是入口,这取决于你往哪边走)不远。这附近没有宜家卖场,而他的处境也不妙。
印度朋友看了看自己周围。别地儿不想要的那些人都在这儿了。这趟冒险之旅对于维拉热和他的朋友们来说是美妙的,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结束并不是他们所期待的。像对自己承诺的那样,魔术师陪着他们走到了旅程的终点,但他没能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见证他们这种英勇行为的成功。这些刚刚认识的朋友齐心协力地打开衣柜,撕掉泡泡纸,让他重新获得了自由,又给了他食物和水,那时,他相信,他们这次英勇的越境行动一定能成功。一定是弄错了,佛祖肯定不是这么安排的。这些敢作敢当的男人,他们的命运不应该是这样的。老天一定是弄错了,没把他们送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维拉热坐在一个水泥台上,在身边两个身材高大的北非人的衬托下显得矮了不少。阿贾看向维拉热,两人的目光相遇了,这位苏丹兄弟眼中的悲伤压得魔术师喘不过气来,仿佛在对他说:“阿贾,别轻举妄动。”
牢房里就是一锅大杂烩,各种肤色,各种口音,各种气味,混杂得相当“销魂”。阿贾挤进人群,努力地向刚认识的苏丹兄弟靠拢,想说些什么安慰安慰他。正往前挤,还没到目的地呢,突然,牢房的门被打开了。门是透明的塑料门,把牢房搞得像个巨大的水族箱,只是里面没有水而已。门里,是挤成一团的犯人;门外,是一小时之前逮捕阿贾的那个印度脸警官辛普森。辛普森把阿贾从这间牢房里弄出来,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接下来的这十几分钟有你受的。”那个阿尔巴尼亚人已经是第二次往英格兰偷渡被抓了。
阿贾心想,这个印度脸警官应该是个讲道理的警官,再加上大家都是印度裔,就凭这一点,可以消除所有可怕的误会。他高兴地跟着自己的同胞出去了。